暖中科技丨再谈南方百城供暖,南方的集中供暖,电采暖是大势所趋!
供暖供热,是冬季第一民生问题。卫生学把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温度过低会下降人体新陈代谢,引发心脏供血不足以及呼吸道疾病。
供暖供热,是冬季第一民生问题。卫生学把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温度过低会下降人体新陈代谢,引发心脏供血不足以及呼吸道疾病。对老人孩子影响尤甚。
由于历史原因,相比北方冬季的“穿着短袖吃雪糕”,尽管冬季体感温度不佳,足冰腿冷,南方并没有集中供暖的规划和基础,而是多以分散式空调和取暖器作为采暖补充。
然而自2013年起,每到冬季,南方集中供暖就成热议的焦点,11月8日的央视新闻报道,2019年暖气片的销售同比增长430%,大部分购买区域为南方城市。 不是无需采暖,而是以前缺少必要的经济条件和合适的采暖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研究评估,长江中下游等夏热冬冷城市其实最具供暖发展潜力。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方百城供暖市场:模式、潜力与影响”成果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应用经济学院黄滢副教授发布主要报告成果,多位我国资源环境、建筑节能领域专家以及南方供热企业代表出席并做点评。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总结发言,各行业代表、媒体代表及应用经济学院多位师生现场参加会议,其他观众累计7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了会议。会议第一环节由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教授主持。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t魏楚代表课题组详细介绍了项目研究的背景,他表示南方供暖是一项争议广泛、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课题组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力求所作研究科学规范、不偏不倚。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黄滢发布主要研究结果,她从六个核心问题出发,回答了南方百城发展供暖的现实问题。
第一,“秦岭—淮河”供暖线为何引发争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推动历史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新时代城市发展也赋予供暖新的内涵。
第二,供热服务的本质是什么,“热”的商品属性决定了政府、企业和市场应该如何供给。
第三,国内外供暖实践有哪些特征,国外的区域或分户式供暖、以及中国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对南方供暖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经验意义。
第四,南方城市供暖有哪些探索,部分南方城市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四种供暖模式,这对其他城市的路径选择具有借鉴、参考或比对价值。
第五,南方哪些城市供暖市场具有发展潜力,通过构建需求、供给和政策的三维评价体系,定量分析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潜力。
第六,南方城市发展供暖市场有哪些影响,基于分户供暖与区域供暖两种路径,根据收入、温度和有无折扣设定了18种情境,对2020-2030年间供暖市场的经济、就业和环境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
最后,黄滢对南方城市如何发展供暖市场阐释了课题组的观点与建议。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会议的专家点评及讨论环节由《环球表计》主编林虹主持,8位与会专家分别对研究报告发表了观点。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首先肯定了这项研究的科学性和扎实性,是有情怀、有温度和有工作思路的。同时他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把供暖投入的分类承担、分步实施问题进一步明确,在推进过程中打消政府的诸多顾虑。二是供暖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德政、民心工程,不提则已,一提则应努力促成,应当综合考虑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指出,供暖应当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相结合,今年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迈进,人民应该生活地更美好。因此不主张按照什么地理带划分,而是按照人民的需求提供供暖服务。此外,科学研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精准、科学、依法”,南方供暖实施起来应当多种形式、经济可承受,更具体一些,则是技术路线选什么、可再生能源用什么、怎么解决农村的取暖改造等。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表示,这是一个很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问题,要想把研究结论真正用起来则要探索具体可行的路,不能在难以解决的补贴问题上投入过多精力。政府应当把怎么满足人民的供暖需求当成重要的事,比如新建小区有什么标准、传统住房应怎么改造、当地市场有多大需求,以及如何引导供热企业、建筑行业满足市场的同时能够绿色发展,这里面还是有许多道路可以探索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黄宁认为,从提高建筑标准这个角度促进南方供暖的发展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为考虑成本因素,短期内夏热冬冷气候区的建筑改造和维护有一定难度。另外,建筑节能中心在做十四五规划中供暖部分的时候考虑的都是北方集中供暖和农村的清洁取暖问题,目前南方供暖缺乏统一的政府规划。所以他认为推行分布式供暖较为可行,探索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怎么结合智慧运营,实现多热源供应、按需调节,以及温度对口。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能供热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斌教授认为一城一策,因地制宜是最重要的。因为各地区资源禀赋、环境标准都不一样,所以通过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解决问题是较容易的,只要开发商同意、老百姓接受,房地产商配套好设施后会卖得很容易。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合肥热电集团副总经理高永军提到,只要有需求,供暖就应当存在,问题无非是怎么发展。从国家层面上南方供暖也有了一定突破,比如中国城市供热协会成立了冬冷夏热供热委员会,认为中国供热不应该只局限于北方,应当适当往南方推。国家相关部委提出相关政策,企业则去研究如何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供热南移,但对企业而言,成本和资金问题始终是较大的难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法国电力中国区能源事业部华中区项目开发总监吴飞指出,南方供暖问题在许多地方的主管部门不明确,对于改善型需求而非刚需供暖的地区,补贴更多只是给了较富的人。所以政府在明确职能的同时,可以遵循“改善需求、小步快跑”的原则,先在小范围区域建成集中供热,再逐渐辐射和扩散出去。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以及媒体记者与现场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会议最后,郑新业代表学院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肯定了这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政策制定和企业、家庭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希望课题组成员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给全社会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
集中供暖是北方比较传统的供暖方式,即集中的热源通过管道传递给千家万户,从大环境来看,属于比较经济节能、安全环保的系统采暖方式。
考虑到热源的分布和供应,除了国家统筹的传统热网供暖以外,部分开发商也会采用锅炉供暖,形成独立的供暖系统,末端的主流产品则是辐射水暖管和板式散热器。
这种覆盖广泛的采暖方式,为北方家庭提供了长达半年期的舒适温暖。令南方人不可思议的是,北方人居然寒冬腊月可以光着脚坐在地上,还贼舒服。
但问题是,建设集中的热源,不仅需遵循统一城市规划,也需要管网建设、热交换站建设,从而产生高额的初建成本,相配套的是,持续不断的人员管理以及维保费用。
集中采暖是由政府主导,考虑大部分用户的承受能力,在定价内容里赋予了其公益性,而对于热力公司,各项经营成本水涨船高,热力公司的企业多数亏损严重。
除了经营成本之外,由于用户的配合程度(入住情况),管网欠佳(前端过热,末端不热),等问题频繁存在,热力收费率偏低,入不敷出。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供热期,我国供热行业供暖面积31.0亿㎡,热费收入775.6亿元,而供热成本高达992.7亿元,平均亏损率22%。
于是政府为了维持供热体系的正常,需要通过返税、优惠或者资金等形式予以补贴,而紧随其后是房地产的繁荣,即供暖面积越来越大,补贴越来越繁重。
一种是用户不交钱,一种是用户交钱了,没有获得预期的采暖服务。政府补贴了,企业亏损了,然而老百姓不买账,因为交了采暖费,家里还是冷得像桥洞。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城市热网集中供暖的问题
每到供暖期,北方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媒体的民生供暖采访,以及各大供热公司公布投诉电话,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起码有地方给你倒苦水,顺顺气。没有热网供暖的城市规划,设施利用率不高(短暂的3个月甚至更少),更难以消化大规模热力管网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这是在南方走不通的供暖路。
南方集中供暖也不会考虑天然气。北方的“煤改气”工程已经给决策制定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代价是流毒无穷的能源压力和在百姓那里的“吃力不讨好”。
“煤改气”的起源,是环保部、中科院多名专家认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产生大气污染物的元凶,因此用天然气代替以此消除雾霾,催生了“煤改气”运动。
2016年~2017年,在"煤改气"的助推下,供气管道超负荷,储气库超采,国内液化天然气市场供应增加了30%,部分地区还是出现价格上涨乃至气荒的情况。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就增长了15%以上,进口同比增长31.9%,至9040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进口天然气依赖度连年攀升
且不谈“煤改气”究竟有没有解决雾霾问题,天然气燃烧的“氮氧化合物”着实是雾霾主要成分PM2.5的罪魁祸首,不同的声音,则认为“煤改气”实际是饮鸩止渴。
我国的能源结构,现实情况就是“富煤缺油少气”,天然气受限已然涉及到能源安全,另外我国地域幅员广阔,基建投入如铺设管道、维护管理工程复杂、费用庞大。
市场经济不会无欲无求地维系天然气的“价格倒挂”,最终无非将压力分担给用户,价格的连年上涨,且半遮半掩加了梯度气价,到底一句话,就是让你省着点用。
烧煤采暖的老百姓,对贵了不止一倍的天然气有着天然的抵触。晋惠帝时,有个词叫“何不肉糜”,“煤改气”无异于“米都吃不起了,专家却让我吃肉?”
2019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革命性地提出“因地制宜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实际是对“煤改气”画了一个举重若轻的句号,自此“煤改气”江湖路远。
南方集中供暖,如果采用大规模的天然气,旧改则必然涉及那些对地面开膛破肚的管道,这在相对成熟的城市建设中很难推行。
而新建项目则从规划阶段就要综合考量,南方地区涉及14个省市(直辖市),关联将近1.5亿城镇人口,客观来讲,真有足够的燃气供应承载供暖需求么?
精装修配备的燃气壁挂炉多是摆设,这个“吞金兽”,注定地暖成了少数人的尊享,无法普惠,就像办的健身卡一样,健身房,赌你不来,燃气壁挂炉,赌你不用。
目前来看,电采暖最符合南方供暖需求,一是成熟的电网建设覆盖和相对的电力富足,二是南方家庭的成员结构和生活习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南方的居民电路,相对北方更加完善,电力负载足够电采暖的安全使用,家庭成员层级较为简单,主要人员又朝九晚五,具备分散采暖和间歇采暖的特性。
常规家庭,多以空调采暖、取暖器补充采暖,但是和舒适家居、健康采暖存在较大差异,花样频出的取暖器品质参差,则又增大了家庭火灾和触电的风险。
南方的集中供暖,最有优势是热泵和电地暖,热泵的高能效除了夏季提供制冷以外,通过地面低温辐射的末端提供供热,而电地暖的即开即用,分区采暖优势可圈可点。
无可否认,地面低温辐射采暖具备最优质的采暖性能,也最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然而以地源或空气源为置换介质的热泵,以电阻直热的电地暖,却都有隐忧和限制。
2020年9月1日施行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的《资源税法》,明确将“地热”作为能源矿产,要求按照“原矿1-20%或每m³1-30元”税率征税,不排除以后空气热也作为同样的方式征税。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则限制了电直热如电地暖的使用空间和领域,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电地暖陷入阴阳操作或夹缝求生存的境地。
变革是,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住建部等8部分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 1054号),为电能使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推动电能替代,可以稳步提升我国的电气化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并扩大电力能源的消费,缓解部分地区电力消纳和系统调峰困难,杜绝个别地区“窝电”。
针对居民采暖,提出长江流域管网覆盖以外的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老旧城区、农村、电力富集区,可大力推广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电采暖。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该意见的提出实际为电采暖打开了政策窗口,推动国家电网破解用电限制,在电力富足的地区,推动南方电采暖,实现供热的能源清洁化、产品智能化、供热精准化。
南方集中供暖涉及面较广,比如政策支持、立项规划、乃至细节方面诸如建筑保温性能提升,还有就是电采暖产品的品质,节能、安全、耐用的保障。
具体实施则是由政府或开发商统筹,一次建设性投入,物业宏观管控,居民分户计量,个体家庭按需采暖,闲置有理,用者付费。这才符合冬季采暖供热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大型厂房用热水光面管散热器
下一篇:南方集中供暖,行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