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的牛排实验报告
本文理论内容大部分由本人总结翻译自Wageningen University的课程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谬误,敬请指正。肉的烹饪目标:n尽量鲜嫩
本文理论内容大部分由本人总结翻译自Wageningen University的课程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肉的烹饪目标:n尽量鲜嫩多汁且入味。
肉的柔软程度取决于肌节的类型和胶原的类型。深色的肉相比于浅色的肉,含有较多的脂肪和比较细的肌纤维,也就是说,更嫩(tenderer)。(对比鸡胸肉和鸡腿肉,很明显的口感区别)
nn附上几种常见肉的组成情况:
相比陆栖动物,鱼类没有复杂的骨骼结构,它们的肌肉束以W型折叠,由胶原分隔开(想想三文鱼如下图,图源谷歌,很明显)。而这些胶原连接较弱,所以鱼肉容易煮散。
烹调过程中重要的温度点:
40℃:蛋白质变性,颜色变的不透明
55℃:肌球蛋白凝集,胶原蛋白开始溶解(变软嫩)
70℃: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变得松散,肉变成粉红色
80℃:细胞膜被破坏,肉开始变成灰色
100℃:水分蒸发
150℃及以上:美拉德反应
很明显,55℃对肉的柔嫩程度有重要影响。这也是真空低温烹调法(sous-vide cooking)使用的温度。
两个实验结果并不支持的常见的烹调‘窍门’:
1. Justus Von Liebig(一位创立有机化学且发明了浓缩肉汁以及“婴儿汤”(幼婴食品的前身)的德国化学家--维基百科)曾提出,慢火加热对煮一锅好汤很重要,因为这可以防止白蛋白凝结(若凝结发生,会形成一个保护壳,从而防止汁液从肉中流出,不利于肉汤的风味形成)。而对于煮肉(boiling meat,不知道该怎么翻了)来说,则需要把肉放入沸水中,因为这时候白蛋白凝结而产生保护壳有利于锁住肉汁,保持肉本身的风味。
然而有趣的是,实验证明,肉汁能通过所谓的保护壳。用冷水或者沸水煮汤煮一小时(注意:是一小时,如果只是短短几分钟,可能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几分钟也算不上高汤>)后,肉的重量和汤的口感并不存在区别。
看着很贵族的吃货化学家和科学的慢火煲汤-谷歌图片
2. 煎牛排的时候,先用高温烤焦肉的两面,可以封住肉汁—这种说法常见于烹饪食谱中或出自某些厨师之口。其实最初它也是由Justus von Liebig提出的。然而有趣的是,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的某些家庭经济学家(home economists)[其实什么是家庭经济学家我也不太懂]用实验证明,这是错误的:
(1)煎牛排的时候,有蒸汽产生,可以一直听到嗞嗞声—水分在不断流失;
(2)牛排翻面,继续加热的时候,可以看到顶面上有血水出现—汁液在流失;
(3)放上托盘之后,牛排继续冒蒸汽,盘里有血水出现。
(4)煎锅底部有棕色物质—部分肉中的物质脱离了牛排,而这些物质也是流失的肉汁的一部分。
不过让表面美拉德一下还是很美的,火焰喷枪(下图,图源谷歌)在这一点上很好使
噢,不要对烹饪小窍门感到绝望,比如这个就适用:煎烤之后,让肉休息一会儿,以便肉汁从核心重新分配到外部(烹调过程中,核心与表面受热程度不一致,汁液分布不一致)。
事实理据:
nnnn50℃时,胶原蛋白收缩,迫使汁液向外流失,而汁液中得水分又会在高温下蒸发。所以烹饪时间愈长,损失的汁液愈多。“休息”的过程使肉汁冷却,因肉汁中含有变性的蛋白质,它的粘度会升高,所以在切牛排时,肉汁的流失变慢了。
--------------------------这是一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分界线-----------------------------
现在来讲讲煎牛排吧。
所谓的真空低温烹调法,既隔绝了氧气,又在理想温度下使肉得以嫩化,并且温度设置得合理的话,在水浴锅里多久都没关系,对于餐馆来说,实在是再理想不过了。但是,没错,它需要恒温水浴。对于没有水浴锅又不甘心我,决定用烤箱模拟看看。
(国外网站上瞅了一眼,大致在100-400欧一台,心动可以行动哟(๑•́ ₃ •̀๑))图源:谷歌图片
买了块肋眼牛排(entrecote也很不错),厚约2cm(计算时我把它约等于1 inch了,实际上1 inch=2.54 cm,就是如此随性(๑´ `๑))。腌制(按个人喜好吧,我加了撕碎的鲜罗勒叶,黑胡椒和一点点油)冷藏两小时后先放至室温(约20℃),用锡纸包裹起来,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目标牛排核心温度55℃,烤箱设定65℃(目标medium,如果是mediumnrare,设55℃,1h左右),理论上15分钟就够了,但是我觉得既然没有水浴,为了保证加热比较充分,就等得久了点(而且只有65℃,感觉久点也没什么问题,真是严谨的学者啊(,,・ω・,,)),大概30-40min后取出来。
nnnn附上计算图(理论再度切入):
Tc:目标核心温度, T0:n初始温度, Te: 烹饪温度
α:0.005, d: 厚度,inch为单位
右边的曲线是用来算牛排的,左边用来算正方体(cubes)的。
算出y,用曲线找到x(即F),然后算出t(烹调时间)。
(不得不说,这个计算是用来算肉在热的液体环境中烹饪所需时间的,我这空气导热的也是离题,不过鉴于最后效果还可以,就拿来分享一下了。也曾想过在玻璃烤盘放点温水在烤箱里预热一下,然后把密封在袋子里的牛排放进去,不知道会怎么样,谁想的话可以试试)。
搜了搜食谱,煎的时候决定30秒翻一次面,大概煎3分钟。煎的过程中扔了点蒜片,加点黄油也是不错的(友情提示:戴个围裙吧,汁液的流失真的让它喷溅得蛮厉害的…)。取出后让牛排休息一会儿,盘里的血水擦一擦,可以开动了。Sauce我个人就没弄了,感觉肉本身的味道就蛮棒的,撒了一点点海盐。
成果图(个人感觉是medium):
第一次成品已十分满意。
*注:牛排高大卡,大家保重(❍ᴥ❍ʋ)
附:
另:感谢友情编辑阿灰。
参考文献:
Hervé This (2006) Molecular Gastronomy:nExploring the Science of Flavor.
Guido Sala (2015) Reader of MolecularnGastronomy (physics part), Wageningen University
本文同步刊载于微信公众号:HungryFoodieSociety
欢迎加入饥饿的美食家学会,扫一扫即可免费入会。本学会由饥饿的阿灰和阿瓜筹办。
上一篇:三晋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