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找书店
在日本找书店文/罗建云文章发表在2021年8月13日《图书馆报》此番日本之行,计划去五个地方。一是朋友推荐的浅草寺,我去了,确实被完整
在日本找书店
文/罗建云
文章发表在2021年8月13日《图书馆报》
此番日本之行,计划去五个地方。一是朋友推荐的浅草寺,我去了,确实被完整保留的中国文化所惊叹。二是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我也去了,漫步校园,感受非同一般的学习气氛。三是鲁迅先生母校仙台医学院,问了几位日本朋友,他们说学校早合并了,鲁迅先生笔下的仙台医学院可能只在文字的记载中了。四是想去金刚组,世界生存最古老的企业,已经超过1400年,只是日本交通费用贵得惊人,租车自是不敢,而坐地铁、动车,得倒十几趟,往返特别麻烦,也临时取消了。五是找日本书店,因为我做出版、印刷、发行,不去日本书店看看,有枉“文化人”这个称号。
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我特别留意日本哪些地方有书店,哪些地方有报纸卖,也想比较一下中日纸媒的生存状况。
我踏进的第一家店是路边普通的士多店,不是为找书,而是饿了,想买米买菜。米与菜没有,但入口最显著的位置有报纸、杂志、书籍卖,摆得整整齐齐,让我如遇知己。然后去了隔壁的7-Elven便利店,也是入口最显著的位置有报刊、图书卖。后去一家生活用品店,让我惊讶的是,仍是在入口最佳的位置贩卖书、刊、报。主要是想买辣椒做菜,一口气逛了十几家士多店及超市,国内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奇迹在日本几乎同时出现,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士多店与超市会出售图书报刊,但我随机逛的士多店与超市,家家都有。
国内大学我去了近百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高校周围很难有书店的影子。我曾问做发行的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他们说:“现在商铺租金那么贵,单卖图书、报刊,怎么付得起租金?”但在东京大学附近,在正门对面,前后约三百米,十几家书店依次排开,橱窗玻璃内,排满密密麻麻的图书。我很想走进去看看,看有哪些书、有哪些人看书、他们如何经营获利。无奈,我英语水平有限,更不懂日语,很难深度交流,就只好在外看看。可看到用中文书写的“长城书院”及“东京第一书房”时,我停下匆匆的脚步,我想,这两家书店应是中国人开的,或是入籍日本的华夏子孙开的。只是,不管中日关系如何,招牌没有损毁,店名没有更改,而且屹立在东京大学校门口,不得不让我惭愧,他们文化的包容性似乎比我们开阔许多。
步入东京大学内,我问在此求学的学生,他们图书馆在哪里?一个男学生很认真地给我指路,不费任何力气,找到东京大学农学部图书馆。这不是东京大学图书馆,只是他们农学部图书馆,可里面陈列的图书很多,很多学生在查阅资料。我向图书馆管理员介绍,我来自中国,喜欢图书,想进图书馆看看。管理员很抱歉地告诉我,这是他们的专业图书馆,必须有学生卡或工作卡才可以进,向我示意非常抱歉。我把随身携带的《潇湘文化》送给她,说是我们公司的company magazine,期望她给学生看。她说非常漂亮,然后摆在最醒目的书架上,方便师生自由取阅。
在我搭乘地铁的途中,发现每个站台内均有免费摆放报刊、广告的地方,乘客可随意取阅。当然,对我这个坚决贯彻“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中国人来说,自是会把《潇湘文化》摆上去。可能有人取走,也可能丢入垃圾桶,但至少我敢向日本民众敞开胸怀,告诉他们,中国企业文化其实也很棒。
在回国前,我特意在羽田国际机场寻找书店。我知道,在国内,书店喜欢开在机场、高铁站人流密集的地方,几乎被中信书店、智汇光华等品牌占据。但在羽田国际机场,我只见到一家书店,名曰福京书店(音译),里面有上万种书,而《孙子兵法》有两个版本,精装版很厚,平装版很薄,书不算贵,500至800日元,少数图书印刷特别精美,工艺超级讲究,就上几千日元了。在里面买书的人不多,到晚上十一点,准时打烊。
在日本士多店、超市、书店看书的人不多,只是在地铁上,十个人中至少有两三个人在看报纸、杂志或图书,年龄普遍在四十岁以上,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与国内基本一致,低头看手机,几乎不视其他人存在。国内士多店、超市基本不会卖书、报、刊,而书店数量也越来越少,如无新华书店支撑,中国实体书店可能会跟大熊猫一样稀少。
只是我在想,日本年轻人也普遍追求电子阅读了,纸质书、报、刊还能生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