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信息网 > 锅炉知识 > 锅炉百科

三、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设备等的不断更新,生产环境以及生产管理的不断改善,生产中的安全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事故还是不断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设备等的不断更新,生产环境以及生产管理的不断改善,生产中的安全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事故还是不断发生,不安全因素仍然大量存在。进行安全评价之前,先要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然后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防止发生生产事故的第一步。危险因素是指能造成人身伤亡或造成物品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强调社会性和突发作用);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作用)。区分为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是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有时对两者不加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

第一节 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扩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能量,能量在受控条件下可以做有用功;一旦失控,能量就会做破坏功。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会造成人员伤亡;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设施、环境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其抵抗能力,则会造成设备、设施的损失或环境的破坏。用此观点解释事故产生的机理,可以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因为系统接触到了超过其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能量,或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一、能量与有害物质

能量与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来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数量越多,其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 (包括有害物质),因此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例如:锅炉、压力容器或爆炸物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压力能,高处作业 (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 (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和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以及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危险危害因素。例如,作业或储存场所中存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当它们直接或间接与人体、物体发生接触时,会导致人员的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

二、失控

在生产实践中,能量与危险物质在受控条件下,按照人们的意志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如果发生失控 (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与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故障 (或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这几个方面可相互影响。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或危险物质失控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的事故因果模型如图 2-1所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陷、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基本原因的反映。

第二节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按导致事故和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以及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类的方法。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原因分类

根据 GB/T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 4类。

1人的因素

1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101负荷超限

110101体力负荷超限 110102听力负荷超限

110103视力负荷超限

110199其他负荷超限

1102健康状况异常

1103从事禁忌作业

1104心理异常

110401情绪异常

110402冒险心理

110403过度紧张

110499其他心理异常

1105辨识功能缺陷

110501感知延迟

110512辨识错误

110599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1199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01指挥错误

120101指挥失误

120102违章指挥

120199其他指挥错误

1202操作错误

120201误操作

120202违章操作

120299其他操作错误

1203监护失误

1299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0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10101强度不够

210102刚度不够

210103稳定性差

210104密封不良

210105耐腐蚀性差

210106应力集中

210107外形缺陷

210108外露运动件

210109操纵器缺陷

210110制动器缺陷

210111控制器缺陷

210199其他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102防护缺陷

210201无防护

210202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210203防护不当

210204支撑不当

210205防护距离不够

210299其他防护缺陷

2103电伤害

210301带电部位裸露

210302漏电

210303静电和杂散电流

210304电火花

210399其他电伤害

2104噪声

210401机械性噪声

210402电磁性噪声

210403流体动力性噪声

210499其他噪声

2105振动危害

210501机械性振动

210502电磁性振动

210503流体动力性振动

210599其他振动

2106电离辐射

2107非电离辐射

210701紫外辐射

210702激光辐射

210703微波辐射

210704超高频辐射

210705高频电磁场

210706工频电场

2108运动物伤害

210801抛射物

210802飞溅物

210803坠落物

210804反弹物

210805土、岩滑动

210806料堆 (垛)滑动

210807气流卷动

210899其他运动物伤害

2109明火

2110高温物质

211001高温气体

211002高温液体

211003高温固体

211099其他高温物质

2111低温物质

211101低温气体

211102低温液体

211103低温固体

211199其他低温物质

2112信号缺陷

211201无信号设施

211202信号选用不当

211203信号位置不当

211204信号不清

211205信号显示不准

211299其他信号缺陷

2113标志缺陷

211301无标志

211302标志不清晰

211303标志不规范

211304标志选用不当

211305标志位置缺陷

211399其他标志缺陷

2114有害光照

2199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01爆炸品

220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2203易燃液体

220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20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206有毒物品

2207放射性物品

2208腐蚀品

2209粉尘与气溶胶

2299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01致病微生物

230101细菌

230102病毒

230103真菌

230199其他致病微生物

2302传染病媒介物

2303致害动物

2304致害植物

2399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3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3101室内地面湿滑

3102室内作业场所狭窄

3103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3104室内地面不平

3105室内楼梯缺陷

3106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3107房屋基础下沉

3108室内安全通道缺陷

3109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3110采光不良

3111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3112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3113室内给、排水不良

3114室内涌水

3199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201恶劣气候与环境

3202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

3203作业场地狭窄

3204作业场地杂乱

3205作业场地不平

3206巷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

3207脚手架、阶梯或活动梯架缺陷

3208地面开口缺陷

3209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

3210门和围栏缺陷

3211作业场地基础下沉

3212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

3213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

3214作业场地光照不良

3215作业场地空气不良

3216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3217作业场地涌水

3299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3地下 (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3301隧道/矿井顶面缺陷

3302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

3303隧道/矿井地面缺陷

3304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

3305地下火

3306冲击地压

3307地下水

3308水下作业供氧不足

3399其他地下 (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39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3901强迫体位

3902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

3999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4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4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4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301建设项目 “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4302操作规程不规范

4303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

4304培训制度不完善

4399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4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9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按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 20类。

(1)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 (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 (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 (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触电主要指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 (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 (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其他爆炸包括化学性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

(19)中毒和窒息。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 (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还有其他伤害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扎伤等。

三、按职业病类别分类

按 2002年原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 《职业病目录》分为 10大类 115种,修订后的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分为 10大类 132种。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尘肺病。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等。

(2)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 (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等。

2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白斑等。

3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 (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等。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等。

5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性化学中毒包括:铅及其化合物 (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铀及其化合物、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中毒等 59种中毒及铍病。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 (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冻伤等。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 (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等。

8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性传染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 (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等。

9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包括: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等。

10其他职业病

其他职业病包括:金属烟热、滑囊炎 (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 (限于刮研作业人员)等。

第三节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1科学性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时必须有科学的安全理论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和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2系统性

危险危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性。

3全面性

辨识危险危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储存、运输、建 (构)筑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行时的操作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等情况下的危险危害性。

4预测性

对于危险危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即危险危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

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的组分 (例如:燃料、爆炸物、毒物的结构材料、压力系统等)。

(2)环境的约束条件 (例如:坠落、冲击、振动、高温、噪声、着火、雷击、静电等)。

(3)系统构成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内容 (例如:着火及爆炸的开始、材料的兼容性等)。

(4)使用、试验、维修与应急程序 (例如:人机工程、操作者功能、设备布局、照明要求、紧急出口、营救等)。

(5)设施、保障设备 (例如:可能包含毒物、可燃物、爆炸物、腐蚀性等)。

(6)安全设备、安全措施和可能的备选方法 (例如:连锁保护、人员防护设备等)。

三、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1)不同种类的危险危害因素有不同的辨识方法,对于有可供参考的先例的,可以用直观经验法辩识。直观经验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推断法。

①对照分析法。对照分析法即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分析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照分析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由于它是借鉴以往的经验,因此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占有资料局限等方面的限制。

②类比推断法。类比推断法也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它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中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安全的统计来类比推断被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新建的工程可以考虑借鉴具有同类规模和装备水平的企业的经验来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结果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2)对复杂的系统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先危险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事故树分析方法、危险指数法、概率危险评价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法等。

第四节 工业过程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总图布置及建筑物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2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危害物质设施 (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3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4建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二、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的危险危害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识:

①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危险危害因素的发生。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

②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 (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

③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时,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发生的措施进行考查。例如是否设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减振、消声和降温措施等。

④当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少危险的发生时,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例如是否实行遥控、设置隔离操作室、安装安全防护罩、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

⑤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察。例如考察是否设置锅炉极低水位时停炉连锁保护等。

⑥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如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物质区等。

(2)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利用行业和专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辨识。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经常利用行业和专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辨识。例如对化工、石油化工工艺过程的危险危害性辨识,可以利用该行业的安全标准及规程着重对以下几种工艺过程进行辨识:

①存在不稳定物质的工艺过程 (如原料、中间产物、副产物、添加物或杂质等不稳定物质);

②含有易燃物料,且在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③含有易燃物料,且在冷冻状况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④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接近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⑤有可能形成尘、雾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⑥有剧毒、高毒物料存在的工艺过程;

⑦储有压力能量较大的工艺过程;

⑧能使危险物的良好防护状态遭到破坏或者损害的工艺过程;

⑨工艺过程参数 (如反应温度、压力、浓度、流量等)难以严格控制并可能引发事故的工艺过程;

⑩工艺过程参数与环境参数具有很大差异,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与环境之间在能量的控制方面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的工艺过程;

⑪ 一旦脱离防护状态,危险物质会大量积聚的工艺过程和生产环境 (如危险气、液的排放;尘、毒严重的车间内通风不良等);

⑫有电气火花、静电危险性或其他明火作业的工艺过程,或有炽热物、高温熔融物的危险工艺过程或生产环境;

⑬能使设备可靠性降低的工艺过程 (如低温、高温、振动和循环负荷疲劳影响等);

⑭由于工艺布置不合理而较易引发事故的工艺过程;

⑮在危险物生产过程中有强烈机械作用影响的工艺过程 (如摩擦、冲击、压缩等);

⑯容易产生混合危险的工艺过程或者有危险物存在的工艺过程。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 (单元操作)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硝化、电解、聚合、催化、裂化、氯化、磺化、重氮化、烷基化 等;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裂解、催化脱氧、催化氧化等;电力生产过程的锅炉制粉系统、锅炉燃烧系统、锅炉热力系统、锅炉水处理系统、锅炉压力循环系统、汽轮机系统、发电机系统等。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是由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决定的。

三、主要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主要包括: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是否具备指标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是否具有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等。

2专业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化工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主要检查这些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是否有可靠的耐腐蚀性;是否有足够的抗高温蠕变性;是否有足够的抗疲劳性;密封是否安全可靠;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可以根据相应的标准、规程进行。例如机械加工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磨削机械安全规程;剪切机械安全规程;电机外壳防护等级等。

四、电气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电气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易发生爆炸和火灾、有粉尘、潮湿、腐蚀的环境;

(2)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环境要求;

(3)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

(4)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5)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是否满足;

(6)是否存在电气火花引燃源;

(7)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8)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9)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接措施是否可靠;

(10)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1)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是否正常;

(12)自动控制装置,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

五、特种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或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

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应按相应的规程标准进行辨识。如: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以及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等。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是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承压元件失效或密封元件失效,使其内部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失效主要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 (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引起泄漏的主要原因有设备存在缺陷,腐蚀,垫片老化,法兰变形等。所谓破裂爆炸,是指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的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起重机械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由于基础不牢、超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翻倒;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引起的超载;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械相撞;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上造成的基础损坏;由于视野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的误操作;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等。

六、企业内特种机械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厂内机动车辆

厂内机动车辆应该制造良好、没有缺陷,载重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所使用动力的类型应相适应,车辆应加强维护,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厂内机动车辆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有: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已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和在不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引起的翻车;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火源;在没有乘椅及相应设施时载有乘员。

2传送设备

最常用的传送设备有胶带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其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有: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七、登高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主要的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 (通用的或塔式的)、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其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而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

八、危险化学品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辨识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大类、21项 (GB13690—92)。

1)爆炸品的危险特性

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 (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爆炸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①敏感易爆性:通常能引起爆炸品爆炸的外界作用有热、机械撞击、摩擦、冲击波、爆轰波、光、电等。爆炸品的起爆能越小,则敏感度越高,其危险性也就越大。

②遇热危险性:爆炸品遇热达到一定的温度即自行着火爆炸。一般爆炸品的起爆温度较低,如雷汞为 165℃,苦味酸为 200℃。

③机械作用危险性:爆炸品受到撞击、振动、摩擦等机械作用时就会爆炸着火。

④静电火花危险性:爆炸品是电的不良导体,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一旦发生静电放电会引起爆炸。

⑤火灾危险性:绝大多数爆炸都伴有燃烧,爆炸时可形成数千度的高温,会造成重 大火灾。

⑥毒害性: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会产生 CO、CO2、NO、NO2、HCN、N2 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从而引起人体中毒、窒息。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的气体:临界温度低于 50℃,或在 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 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 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 275kPa,或在 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 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 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 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按其性质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包括助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①爆炸危险性:一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盛装在密闭的容器内,一旦容器失效,气体会急剧膨胀而造成伤害。在密闭容器内,气体受热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事故。

②燃烧爆炸危险性: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③其他危险性:如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窒息性等。

3)易燃液体的分类及危险特性

易燃液体是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 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根据易燃液体的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1987,2001年修订版)将其分为甲类 (闪点 <28℃)、乙类 (28℃≤闪点 <60℃)、丙类 (闪点≥60℃)三种。

根据易燃液体闪点高低,依据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1986)将易燃液体分为第 1类低闪点液体 (闪点 <-18℃)、第 2类中闪点液体 (-18℃≤闪点<23℃)、第 3类高闪点液体 (23℃≤闪点≤60℃)三种。

易燃液体有以下危险特性:

①易挥发性: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蒸气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②易燃性:闪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③易产生静电性:大部分易燃液体为非极性物质,在管道、储罐、槽车、油船中输送、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时,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当所带的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④流动扩散性:易燃液体具有流动和扩散性,大部分黏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

⑤毒害性: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有毒害作用。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受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则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为:燃点低;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与强酸作用易燃易爆;受摩擦、撞击、振动易燃;当固体粒度小于 001mm时,可悬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与空气的接触机会越多,发生氧化作用也就越容易,燃烧也就越快,就越具有爆炸危险性;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燃烧爆炸;本身或其燃烧产物有毒等。

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为: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不需外界火源;会在常温空气中由物质自身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放出热量,如果散热受到阻碍,就会蓄积而导致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其自行的放热方式有氧化热、分解热、水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为:活泼金属及合金类、金属氢化物类、硼氢化物类、金属粉末类的物品遇湿剧烈反应,放出 H2和大量热,致使 H2 燃烧爆炸;金属碳化物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如 K4C、Na4C、Ca2C、Al4C3等遇湿会放出 C2H2、CH4等极易着火爆 炸的物质;金属磷化物与水作用会生成易燃、易爆、有毒的 PH3;金属硫化物遇湿会生 成有毒可燃的 H2S气体;生石灰、无水氯化铝、过氧化钠、苛性钠、发烟硫酸、三氯 化磷等遇水会放出大量热,会将邻近可燃物引燃。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状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可与粉末状可燃物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另外还有对热、振动或摩擦较为敏感的物质。按其危险性大小,氧化剂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振动和摩擦极为敏感的有机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如下特性:

氧化剂中的无机过氧化物均含有过氧基 (—O—O—),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其余的氧化剂则分别含有高价态的氯、溴、氮、硫、锰、铬等元素,这些高价态的元素都有极强的获得电子的能力。因此氧化剂最突出的性质就是遇到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

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是可燃物,易着火燃烧,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又均为气体,更易引起爆炸。所以,有机过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许多氧化剂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击、振动极为敏感,储运中要轻装轻卸,以免增加其爆炸的可能性。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例如过氧化钠 (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遇硫酸立即发生爆炸。这些氧化剂不得与酸类接触,也不可用酸碱灭火剂灭火。

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 (钾)等,遇水分解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质燃烧,甚至爆炸。这些氧化剂应防止受潮。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二氧化碳等。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危险特性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其中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毒害品和二级毒害品。

毒害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溶解性:很多毒害品水溶性或脂溶性较强。毒害品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如氯化钡易溶于水,对人体危害大,而硫酸钡不溶于水和脂肪,故无毒。但有的有毒物质是不溶于水但可溶于脂肪,这类物质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②挥发性:大多数有机毒害品挥发性较强,易使人体因吸入蒸气而中毒。毒物的挥发性越强,导致中毒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沸点越低的物质,挥发性越强,空气中存在的浓度就越高,越容易发生中毒。

③氧化性:在无机有毒物品中,汞和铝的氧化物都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物质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并产生毒性极强的气体。

④分解性:固体毒物颗粒越小,分散性越好,特别是一些悬浮于空气中的毒物颗粒,更易被吸入肺泡而导致中毒。

⑤遇水、遇酸分解性:大多数毒害品遇酸或酸雾分解并放出有毒的气体,有的气体还具有易燃和自燃危险性,有的甚至遇水会发生爆炸。

⑥遇高热、明火、撞击发生燃烧爆炸:芳香族的二硝基氯化物、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撞击等都可能引起爆炸并分解出有毒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

⑦闪点低、易燃:目前列入危险品的毒害品共 536种,有火灾危险的为 476种,占总数的 89%,而其中易燃烧液体为 236种,有的闪点极低。

⑧遇氧化剂发生燃烧爆炸:大多数有火灾危险的毒害品,遇氧化剂都能发生反应,此时遇火就会发生燃烧爆炸。

7)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

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 74×104Bq/kg的物品。按其放射性大小分为一级放射性物品、二级放射性物品和三级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放射性:能自发地、不断地释放出人的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分为 4种,即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流。当射线从人体外部照射时,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流对人的危害很大,达到一定剂量可使人患放射病,甚至死亡。

②毒性: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如:钋 210、镭 226、钍 230等都是剧毒的放

射性物品;钠 22、钴 60、锶 90、碘 131、铅 210等为高毒的放射性物品,均应注意。

③防护方法单一:不能用化学方法或者其他方法使放射性物品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

8)腐蚀品的危险特性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按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按腐蚀性的强弱又分为一级腐蚀品和二级腐蚀品。

腐蚀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腐蚀性:与人体及设备、建筑物、构筑物、车辆、船舶的金属结构都易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腐蚀并遭受破坏。

②氧化性:腐蚀性物质如浓硫酸、硝酸、氯磺酸、漂白粉等都是氧化性很强的物质,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易燃烧。

③稀释放热性:多种腐蚀品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易燃液体四处飞溅会造成人体灼伤。

2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包装的结构是否合理,强度是否足够,防护性能是否完好,包装的材质、形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是否与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以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2)包装的构造和封闭形式是否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 (撒)漏;包装表面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

(3)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是否有内涂层或进行了防护处理;包装材质是否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削弱包装强度;内容器是否固定。

(4)盛装液体的容器是否能经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灌装时是否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 (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能否保证在温度为 55℃时,内装液体不会完全充满容器。

(5)包装封口是否根据内装物性质采用严密的液密封口或气密封口。

(6)盛装需浸湿或加有稳定剂的物质时,在储运期间,其容器封闭形式是否能有效保证内装液体 (水、溶剂和稳定剂)的百分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以内。

(7)有降压装置的包装,其排气孔设计和安装是否能防止内装物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排出的气体量是否造成危险和污染环境。

(8)盒包装的内容器和外包装是否紧密贴合,外包装是否有擦伤内容器的凸出物。

九、作业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质、生产性粉尘、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以及辐射等。

1危险物质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储运中的物质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辨识、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危险物质的辨识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

2生产性粉尘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并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 (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当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 (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除尘等生产过程中。在对其进行辨识时,应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等,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辨识。通过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等来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

3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工业噪声能引起职业性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率上升,严重时会导致事故发生。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 3类。噪声危害的辨识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

振动危害有整体振动危害和局部振动危害,可导致人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还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振动危害的辨识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4温度与湿度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温度与湿度的危险危害主要表现为: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物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等。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高温作业的工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高温可造成灼伤;低温可引起冻伤。

另外,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被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至破裂;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工业炉窑 (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电热设备 (电阻炉、工频炉等)、高温工件 (如铸锻件)、高温液体 (如导热油、热水)、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在进行温度、湿度危险危害辨识时,应注意了解生产过程中的热源及其发热量,表面绝热层的有无,表面温度高低,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还应了解是否采取了防灼伤、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是否采取了通风 (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措施等。

5辐射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 (如 α粒子、β粒子、γ粒子和中子)和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射频电磁波、微波等)两类。电离辐射伤害则由 α粒子、β粒子、γ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非电离辐射中的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在进行辐射危险危害辨识时,应了解是否采取了通过屏蔽降低辐射的措施,是否采取了个体防护措施等。

十、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在手工进行搬、举、推、拉及运送重物时,有可能导致的伤害有椎间盘损伤、韧带拉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肋间神经痛、挫伤、擦伤、割伤等。引起这些危险危害的主要原因有:(1)远离身体躯干拿取或操纵重物;

(2)超负荷推、拉重物;

(3)不良的身体运动或工作姿势,尤其是躯干扭转、弯曲、伸展取东西;

(4)超负荷的负重运动,尤其是举起、搬下或搬运重物的距离过长;

(5)负荷物可能突然运动;

(6)手工操作的时间及频率不合理;

(7)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

(8)工作的节奏及速度安排不合理等。

十一、储运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储存和运输是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储运的物质中,有不少是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必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及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爆炸品的储运危险因素应从单个仓库中最大允许储存量的要求,分类存放的要求,装卸作业是否具备安全条件,铁路、公路和水上运输是否具备安全条件,爆炸品储运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知识等方面进行辨识。整装易燃液体的储存危险性应从易燃液体的储存状况、技术条件,易燃液体储罐区、堆垛的防火要求等方面进行辨识;其运输危险性应从装卸作业,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过程进行辨识。

散装易燃液体的储存危险性应从防泄漏、防流散、防静电、防雷击、防腐蚀、装卸操作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辨识。毒害品的储存危险性应从储存技术条件和库房两方面进行识别。储存技术条件方面着重辨识是否针对毒害品具有的危险特性,如易燃性、腐蚀性、挥发性、遇湿反应性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否采取了分离储存、隔开储存和隔离储存的措施;是否存在毒害品包装及封口方面的泄漏危险;是否存在储存温度、湿度方面的危险;另外还有操作人员作业中失误的危险以及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品浓度方面的危险。库房方面着重辨识其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爆措施等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潮湿、腐蚀和疏散的危险因素;占地面积与火灾危险等级要求方面的危险因素也在着重识别之列。

毒害品运输方面的危险因素应主要从毒害品配装原则方面的危险因素、毒害品公路运输方面的危险因素、毒害品铁路运输方面的危险因素 (如溜放危险、连挂时速度的危险、编组中的危险等)、毒害品水路运输方面的危险因素 (如装载位置方面的危险、容器封口的危险、易燃毒害品的火灾危险等)等方面进行辨识。

十二、建筑和拆除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建筑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建筑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集中于 “四害”,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伤害。建筑行业还存在职业卫生问题,首先是尘肺病,此外还有因寒冷、潮湿的工作环境导致的早衰、短寿,因气候过热、长期户外工作导致的皮肤癌,因重复的手工操作过多导致的外伤,以及因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

2拆除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拆除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是建筑物、构筑物过早倒塌以及从工作点和进入通道上坠落,其根本原因是工作不按严格、适用的计划和程序进行。

精选推荐

  • 711关东煮供应商
    711关东煮供应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三位,奶粉,全家、罗森这些便利店里关东煮的供应商。店里卖三四块钱一串的关东煮,在网上买不到,一块钱就搞定。首先关东

  • 健康日历|高压锅容易爆炸的4个原因
    健康日历|高压锅容易爆炸的4个原因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设计:李雅琴医学审核:姜峰出品人:胡丽丽

  • 高炉
    高炉

    今天这活却是个白事,等到了时辰,那家人便准备火化,本来准备送普炉,我却心中一动,便对那家人说道:“这老人走也不要省,还是送高炉吧。”

  • 高压锅和电压力锅的区别,推荐几款点压力锅
    高压锅和电压力锅的区别,推荐几款点压

    记得之前有一次去朋友家玩,他正在用高压锅煮小米粥,是的,高压锅压小米粥,大概煮了半小时,高压锅突然爆炸了,现场惨不忍睹啊,幸好厨房里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