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南极烧锅炉,现在西安修地铁 || 奋斗者日志vlog
编者按:作为舶来品的Vlog(Video Blog),直译过来的意思是视频博客或视频日志,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强调“记录”和“个人”的视频形式,讲述的是拍摄者(Vlogger)的日常,时下在视频领域比较火。
相较于文字照片,这样的形式更容易传达普通人“日常”中的“不寻常”。在这次与华润置地合作的城市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奋斗者”中,我们尝试将这种手法应用其中,来展示在这座城中“奋斗者”的姿态。感谢共青团陕西省委、西安地铁对本次拍摄的大力支持。
这一期奋斗者日志Vlog的主角,是地铁站的机电维修工杨国鹰。
感谢华润置地为本栏目提供支持
晚上9点半,我们在钟楼地铁站见到了坐611路公交车来上班的杨国鹰。穿过迷宫一样的内部通道与楼梯,我们跟着他抵达位于地下三层的机电维修工班。
地铁站的机电维修工班,相当于钟楼站的中枢神经,看起来就像蜜蜂在繁忙工作的蜂巢。
这个对外人来说略显神秘的“地下世界”,是杨国鹰和同事们的工作主场。每完成一部分的检查,杨国鹰会回到这里稍事休息,并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
一个地铁的机电工,每天的固定工作流程大致如此:先检修车站公共区域的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闸机),接着是站内空调、通风、给排水、照明等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一般在深夜12点半地铁停运后检查电扶梯和屏蔽门。有时要进入地铁的轨道区间隧道内,步行巡查某一段的区间内情况。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01
晚上10点,换上工作服,与白班同事完成交接,巡检登记后,杨国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首先检查公共区域,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闸机)来往的乘客已经渐渐变少,几个自动售票机上显示着“停止工作”。
杨国鹰整个身子钻到了打开的售票机里,仔细检查外观、状态显示器和触摸屏。一个小男孩羞怯又好奇地看着正在工作的他,似乎很感兴趣。他笑笑,继续在男孩的注视下工作。
接着检查完进站口闸机。公共区域的检修完成后又去了气瓶间,进行气体灭火管网的检查。
10点半左右,我们回到了机电维修工班。
杨国鹰说,在公共区域的工作除了检修机器,也常常要和人打交道。有老太太拿一百块钱放进售票机,结果买不到票,钱也出不来,着急了,他们就得赶快帮忙。有人不会使用车票,他们也趁空教怎么进站。
02
相比公共区域,站内的检查要更复杂精细一些。
晚上11点半,在迷宫一般的工程通道内,两侧是各种机电设备室,杨国鹰一一检查通风、空调、给排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照明系统。
在风机房,我窥见了地铁这个庞大系统中一个隐秘而重要的角落。这里安装的空调机组维持着整个钟楼地铁站和地铁隧道区间内的通风。站在其中,被机器的轰鸣声和风声裹挟着,人似乎变得很渺小,但检修员必须集中精神重复着工作。风井旁的地铁就停靠在脚下,呼啸而过。
杨国鹰2010年刚来西安地铁工作时,主要做给排水专业,后来工班进行合并,每个综合工班要负责三、四个站的所有专业的机电设备。
问起他,每天这么多设备能检查得过来吗?“看得过来,看不过来,都得看,检查得过来,检查不过来,也都得检查。”摩羯座的他这么回答道。
0点20分,晚归的乘客们匆匆忙忙地赶上了二号线的最后一班车,钟楼地铁站展现出完全不同于白天的安静。杨国鹰和同事做了站内最后的检查,扶梯、电梯和站台屏蔽门,都要走一遍。
他说地铁行业就是这样,大家休息的时候,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西安的客流强度在全国数一数二,也是地铁停运时间最晚的城市之一。地铁站内的各种事务都得在停运的时间段处理,才能保证白天的运营。地铁司机凌晨四点就得起床,轨道专业、接触网专业的工作人员和机电专业的杨国鹰一样,都是夜班比较多,包括站内的保洁人员,都得在凌晨才能下班。
正说到这,站里传来叮叮咣咣的声音。“这也是正在干活儿呢。”杨国鹰说话的语速不快,每句话之间的停顿都挺长。
“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他对自己的工作做着简单的结语。
03
但当聊起在南极时的那些事,我发现这位机电工人其实并不简单。
2016年杨国鹰被选为南极科考队的一员,在长城站做水暖维修,他戏称为“我在南极烧锅炉”。站里总共13个人,水暖工只有他一个,用他的话说,“在南极这个地方,干活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好多个坑就你这一根萝卜”。
南极每年极昼极夜交替,在极夜来临之前,长城站的工作人员必须集中高强度地工作,有一次四天时间从雪龙船上卸了七百多吨货。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还有极端气候下的突发险情。
有一次,长城站的一根供暖管道突然爆管,他和全站队友从早上六点一直抢修到晚上七八点,总算赶在入夜前把故障维修好了。“如果没有及时修好,夜间气温更低,全站的供暖系统可能就要瘫痪了。”
“那要是真瘫痪了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我一问出口突然觉得有点唐突。
“那你可能会在某天的CCTV新闻里看到我,哈哈哈!”
一句玩笑话,却是跟拍当天杨国鹰少有的轻松时刻,能看出这段经历带给他的成就感和自信。
在南极时,只要一进入极夜,站内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持,他们要在漫长的黑夜里面对寂寞与孤独。而枯燥、孤独、重复,这也是杨国鹰在地铁的工作中给我的直观感受,尤其在我们跟随他进入地铁区间隧道后。
04
凌晨3点,穿戴好荧光衣、安全帽、口罩,杨国鹰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钟楼站到北大街站的区间设备检修,因为直接关系到行车,所以格外重要。
我是第一次走进地铁区间。跟着他们沿轨道向北大街方向走去,身后车站的光线越来越远,只有向前无限延伸的隧道、轨道、管道。我才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现在正身处近20米的地下。行走在空旷的隧道里,又正是深夜,疲倦感随即涌来,但杨国鹰的工作正是在每天对细节的专注和一遍遍重复中进行。
他是典型的摩羯座,踏实地做着机电设备检修这个看似枯燥的工作,又为了去南极的理想,一步步走着,并且最终实现。他说,做这份工作要能沉得下心,回想刚工作时,赶上西安首条地铁,虽然辛苦,但是特别兴奋,当时做了很多的准备。到了现在,西安地铁已经运营了快八年,虽然没有了当时的成就感,但工作越来越熟练、稳定,自己成为了西安地铁的见证者,每天的工作又多了一份特别的意义。
走在似乎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杨国鹰说自己小时候在城墙根玩,爬上城墙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很认同一段话:“人的生命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时间再怎么长,也就百来岁吧,延长余地不大,但空间就不一样了,伸缩的范围可以非常悬殊。因此,生命质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与空间相关”。
此刻的他,正在西安城的地下,每天凌晨做着几乎不为人知的日常工作,囿于地下城的时间空间之中。但他又和每个在奋斗的普通人一样,不停歇地穿越人生的山河湖海——他在西安地铁创建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同时也在为第二次去南极工作做着准备。
走出北大街地铁站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我们准备离开。此时仍有站务员在北大街站值班,杨国鹰平时要到早上8点半才下班,因为拍摄的关系,今天可以提前回家休息。通宵的工作对他来说,早已成为生活里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北大街地铁站还在夜色里,对于杨国鹰和他的同事来说,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制片/策划/出镜:@Ryan大馍王
摄影/后期:@湿胸
文字/助理:王思宇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b站:@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