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信息网 > 锅炉知识 > 锅炉百科

八,实名揭发中科院院士陈之航:耐热玻璃锅炉水冷壁试验台不安全忠告

发布时间:

七,耐热玻璃锅炉水冷壁试验台不安全忠告---上海理工大学科学院院士的试验台爆炸!


1982年我通过熟人介绍,商调到上海机械学院动力系锅炉教研室工作。给我的教学任务是教授锅炉制造工艺学。

因为在江南造船厂船体车间工作了近20年,锅炉与船体加工工艺比较接近,本人又是锅炉本科毕业生,所以没有什么难度。我自编了锅炉制造工艺学的教材,上课讲授也得心应手。加上我俄语基础较好,所以在指导学生上,得到学生和教研室同事们的好评。

大学从教生活比较空闲。本人就教授一门锅炉制造工艺学,其余时间都是自己自由安排。感觉没有地方使劲,闲着无事,看国外文献也没有方向。所以也是无事找事吧,关心起我们锅炉教研室新建的重点实验设备“耐热玻璃制作的锅炉水冷壁试验台”。此试验台是我们教研室主任、也是上海机械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在称呼为科学院院士)陈之航先生研究课题的重点实验设备。

前排右2陈之航校长,中间一排右2是本人


我观察了多次此设备,其水冷壁管子是采用耐热玻璃(类似于大学化学实验室中的耐热玻璃实验瓶和管)。可见度很好,实验时候看起来比较直观。可是我总感觉此试验台的安全存在问题!

锅炉水冷壁受热面是高压高温元件,外面辐射受热,里面的工作介质是有压力的高温水和汽,其锅炉管壁的耐温耐压强度设计,是安全的关键。

我因为在江南造船厂工作20来年,有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就去上海图书馆阅览苏联俄文文献:“ Новые материалы ”(新材料)。看了有关耐热玻璃的特性。文献中介绍的很清楚:耐热玻璃虽然能够有一定的耐热度,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于承受温度冷热变化的疲劳强度比较差。而锅炉水冷壁的工作特点是在一定的内部压力下,水冷壁管子的下部是水,上部是水蒸气,中间有一个水汽蒸发面。而这个蒸发面在正常的工作情况下,不断地上下波动,在这个上下波动的界面上,水和汽不断地交替着。水质容易冷却管壁,而蒸汽冷却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水汽界面容易产生温度疲劳破坏。

为此我对此实验装置深感不安全!就把此俄文文献主动提交给陈之航校长。希望他重视此危险的现实问题。

可惜他没有完全接受。可能因为实验设备已经完全做成了,加上用此课题已经招收了有关的研究生,小顾。下马很不好看,研究生课题要重新确立,传出去没有面子。

所以他只是把此实验的工作压力下降,继续此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生和实验室的工作老师,后来也知道了为什么实验压力下降的原因,集体的安全没有稳重考虑。

那年夏天,实验室的水冷壁玻璃管子真的突然爆炸了。还好,因为是夏天暑假,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放假回家了,就这位研究生小顾一个人在实验室。同时因为实验压力早已经减小了不少,爆炸不太厉害。就此硕士研究生背部收到一些小伤。但是整个实验设备全部报废了。

为此陈校长马上命令封锁消息。当然内部员工谁也不敢扩大影响,因为要影响陈校长的名誉,谁也不愿意穿小鞋。我当然也不敢多嘴。

好在暑假期间,大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放假回家了,所以爆炸当天,知道的人也不多。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此事情。

不过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想完全不为人知是不可能的,慢慢地知道和议论的人越来越多。

按理他应该吸取教训,总结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弥补损失,改进实验方法。想不到因为我以前的提醒,他反而看到我不舒服了。和我相处,从以前的客气客气,突然变成好像陌生人,爱理不理。

我开始心里担忧我的处境,当时我把自己的感觉告知教研室有威望的桌宁老教授,他劝我不要多提实验室爆炸此事,此校长气量不大,多说更加麻烦。

我也不敢得罪他。为了远离他一些,再加上我本性喜欢搞科学研究工作,所以我向他提出希望,

前排右5是桌宁教授,前排右1是本人

我也不敢得罪他。为了远离他一些,再加上我本性喜欢搞科学研究工作,所以我向他提出希望调动到动力系太阳能研究室工作。想不到他对于我以前的提醒好意,当做仇报。他直接了当和我说:”你调动到大学其他部门不行,如果你想调动到外单位,我放你走!”。这样直白请我离开他领导的大学使我大吃一惊!

哎,我考虑再三,再留在他手下工作肯定困难重重,他是大学第一把手,向谁去说理,教研室的同事也不敢多嘴。

除了桌子宁老师同情,总算还有桌宁教授带的研究生庞韵背后好几次安慰我。

当我没有其他办法,自己找门路调动作到611所时候,庞韵同学还给我主动写了一首诗(见姑娘的亲笔手迹)。






科学实验考虑不周,造成实验失败,或者出事故,是正常的普遍现象。科学研究本身就存在风险!但是为了自己的声誉,隐瞒事故,甚至加害其他同事,而且是好心提醒过他的下属同行!真是道德缺失,不可原谅!

网上介绍,华东理工大学的原校长陈敏恒因为论文抄袭他人,被人发现举报,受到撤销科学院院士荣誉称号(网上可以查阅)。

而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的原校长陈之航,他的重点实验设备因为设计考虑不周,又不听下属工程师的劝说,坚持错误试验工作,发生重点实验设备爆炸事故。之后,错上加错封锁消息,隐瞒上报。为了消清周围影响,减少舆论,把好心提醒他存在安全隐危的工程师排挤出大学校门。此校长的问题比华东理工大学的校长抄袭别人论文,错误严重得多,应该也给予撤销科学院院士荣誉称号。

在此向科学院院部揭露此严重问题,请院部派人了解此事。并且提请院士们开会撤销他院士称呼。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常常出现那些学术功底不高,有权的第一把手,成为国家科学院士?

这和官本位的推荐体制有关。因为推荐的方法是单位领导讨论推荐制,在单位开会推荐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提议第一把手校长,就不可能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谁也不愿意得罪最高领导。

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体制缺少对于权力的制衡,是体制的落后现实。科学院的院士应该由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们讨论推荐。不应该由大学或者是研究所的高层领导们,开会讨论提议。

科学领域的专家们的权威机构可以是此学科的学会,更加应该组织、发起民间科学技术奖励机构进行日常的评审奖励,类似于其他发达国家的诺贝尔,菲尔茨,阿贝尔,泰勒。。。奖。

譬如,日本的中村修二因为他在1990年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后,因为此发明的社会效果越来越明显,前前后后得了大河内纪念奖、日本朝日奖、美国的富兰克林金奖。。。大大小小九个民间奖励。终于在前年获得世界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

我国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受到重视的民间科学技术奖励机构。所以要评比那个是最有科学技术成就的,因为没有众多的真正技术权威的民间组织机制推荐,就不得不由单位的领导们商量推荐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