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自造流线型蒸汽动车组——京沪蒸汽车
自国铁六提至今,动车组日渐盛行已逾十年。然可曾料想,八十年前,我国铁路之先辈,于民穷财困之际,藉流线型之蒸汽动车,开启我国自制动车组
自国铁六提至今,动车组日渐盛行已逾十年。然可曾料想,八十年前,我国铁路之先辈,于民穷财困之际,藉流线型之蒸汽动车,开启我国自制动车组之先河。
一、淞沪支线之沿革
1843年,上海开埠通商,西方诸国继来设立租界。1876年,英商以淞沪间商务日趋兴盛,修筑上海至吴淞口间,十五公里之窄轨铁路,是为我国营业铁路之起源。惟运营未几,便发生撞毙行人之事故,清廷遂筹款购回该路,并将其拆除。
1896年,清廷准筑吴淞至江宁(南京)铁路,以利商旅。因路工经费乏困,拟先筑淞沪支线,并改用标准轨距铺轨。两年后,该段竣工通车,淞沪铁路又告复活。
1908年,本路上海至南京间干线竣工,沪宁路局成立。九年后,沪杭甬路与沪宁路于上海接轨,因同系利用英方借款修筑,故合并管理运营,设立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简称两路。国府完成北伐、定都南京后,沪宁路又改称京沪路。因本路东起商贸港口之淞沪,西至国都之南京,连通物产富庶之苏常,沿线客货运输,一向畅旺。淞沪支线亦有张华浜之巨轮码头,东南各路外购之机车车辆,皆在此卸船登岸,并交由吴淞机厂装配试车。
二、蒸汽车之源起
淞沪支线自开通伊始,市郊客运日益繁忙。然该段之短途班次,皆用本路原有之干线机车开行,煤水燃料之消耗,颇不划算。至1920年代,江湾一带,市廛繁兴,淞沪沿线,乘客骤增,局方遂决定购买轻便火车,以利市郊通勤。后经洋商推荐,闻知英国Sentinel工厂制造之蒸汽车组,为短途客运专用,今在西方日益盛行。路局遂于1928年底,订购此类蒸汽车五组,每组价值国币九万余元。
Sentinel-Cammel式轻便蒸汽车组,简称蒸汽车,是为铁路动车组之起源。因本车仅需提供自身之动力,无需牵引他车,遂所用之锅炉引擎颇为轻小,加减速度亦显敏捷。又因此车头尾两端均设驾驶台,无需调头,是为短途往返列车之最优选择。
本路订购之蒸汽车,为铰接式车组,前后两节车厢由中位转向架相连。每组总长约31米,设头等席位14座,三等席位129座。本车前转向架之第一轴为动力轴,由车架下方之一百马力单冲式蒸汽引擎驱动,均速可达每小时七十公里。1929年秋,五组蒸汽车陆续以散件运抵本路,后经淞沪机厂装配油漆,于次年三月上线运营。行驶淞沪全段,仅需三十分钟。
三、一二八事变中的蒸汽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觊觎我华夏之日军又欲在上海引发事端,进而扩大对华之侵略。1932年一月,日人于上海公共租界及虹口一带多次寻衅,焚烧工厂,捣毁商店,与上海市民冲突加剧。日方以保护侨民为名,陆续派遣海军陆战队来沪。时拱卫淞沪之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誓以铁血,保疆卫土,与日军对峙。至一月底,因上海局势日渐险恶,战争一触即发。两路当局为保全路产,将京沪及吴淞支线之机车车辆,陆续谴撤至苏州以西。
二十八日深夜,日海军陆战队自公共租界,向我淞沪铁路防线发起攻击。行至天通庵车站时,遭遇吾十九路军严厉抵抗,一二八事变就此爆发。是时,上海北站尚停有机车车辆若干,值班员工遂计划将站内车辆组为四列,悉数西行,以避战火。但因我军铁甲列车占用旱桥道岔,编组调车一度受阻。至二十九日上午,已编成之列车,正拟次第开行时,站内宪兵以未奉长官命令,坚决不允列车开动。
十一时,四架日机忽现北站上空,抛掷炸弹多枚。此时,以G58号机车一辆、客车十辆、敞车四辆及蒸汽车两组编成之列车,正待升火发车。不料敌机炸弹正中其尾端所挂之蒸汽车,霎时火光四起,焚烧甚烈。员工恐新购买之G型太平洋式(SL16型)机车再被炸毁,不顾宪兵干涉,在烟焰之中,强行将列车开出北站。行抵麦根路车站后,将尾部着火之蒸汽车与列车分离,以免烈火波及其他车厢。因车站缺乏灭火设备,只得任由火焰将两组蒸汽车焚毁殆尽。
事变爆发后,敌机连续数日,对我京沪沿线狂轰滥炸。二月九日清晨,647号蒸汽车驶离北站之时,又遭五架日机空袭,损失细节,尚未查明。另有未及撤离之649号,于江湾车站,遭敌焚毁。五月初,经国际调停,敌我达成停战协议,一二八事变得以了结。在此次战火中,吴淞支线之五组蒸汽车均受波及, 646及647号遭轻微损坏,648、649、650号则被焚毁,损失共计国币三十万元。所幸,籍吴淞机厂员工之努力修复,四组受损蒸汽车得以继续驶用。
四、吴淞机厂自造流线型蒸汽车
1935年,京沪线沪翔间双轨铺成,淞沪支线又增设三民路支线,两路当局倍感既有列车不敷使用,遂拟向Sentinel厂添购蒸汽车两组。然原型号之一百马力者已停产,现有之二百马力者,则需国币十万余元。经查蒸汽车之机件,尚不复杂,若自行仿制,费用可减省大半。斟酌再三后,两路当局决令吴淞机厂先行仿制一列,试验良好后,再行追造。同年7月,吴淞机厂奉命筹备自制蒸汽车,但因原车图纸均付缺失,须将零件各部详图绘制齐全后,方能动工制造。
自制蒸汽车之结构各部,均系参照原车仿制,部分零件亦在原车基础上,加以改进,以利行车。如车体外壳,放弃原车所使用之铁板,改用1/16英寸厚之铝板,以减轻车体重量。头尾两端,亦改为流线型车体,以减小行车阻力。此类流线型设计,为我华夏铁路界之首次运用,意义非同一般。
此车零件,十之八九均系吴淞机厂自造,或与国内厂商合作制造。铸造机件,经两路试验所验明原车铸件合金成分后,交由大鑫钢铁厂(现上海重型机器厂)仿制;齿轮箱由同济大学附设工厂制造;车身外壳之铝板,系向铝业公司定制;车架、转向架、车身及其内部零件,则由吴淞机厂自行制造;惟锅炉、车轮及气阀为前购英厂之备用机件。1936年一月,历经数厂商半年之建造,自制蒸汽车上线营业。
五、终章
流线型蒸汽车驶用仅一年后,抗日战争即全面爆发。为分散华北日军之兵力,国民政府开辟上海战场。藉国民革命军最精锐之整理师,同各地驰援之地方部队,同心齐力,血战淞沪,三月之久。当局令京沪、沪杭甬二线所存机车车辆,分别向津浦、浙赣方面,陆续后撤。京沪蒸汽车而后之下落,则无从考据。我国首台之流线型蒸汽动车,就此湮没于纷纷战火。
1939年,日伪成立华中铁道,接管两路各干线支线,以10台(一说28台)キハ42000形汽油车,代替两路原有之蒸汽车,开行淞沪及沪苏列车。1945年抗战胜利,两路光复。因该类汽油车运行便利,连接可成一列,又可单独行驶,亦无需沿途加水添煤,被受局方青睐。遂用此类汽油车,开行游览列车,每周双日开杭州时,名西湖号;单日开无锡时,名太湖号。同时,局方令戚墅堰机厂着手试制另一传奇之车——京沪流线型冷气飞快车,以开行沪宁间高速豪华列车。而短途蒸汽车者,则不再添购或制造,我国铁路唯一之蒸汽动车组,正式成为历史。
京沪飞快车之源起、制造及运用,将在下篇文章详细介绍。
本文完成于2020年5月4日
B. Shang
上一篇:雪佛兰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