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科普】从L型到LV型外加P36型——二战后苏联铁路蒸汽机车历史
本文作者:西瓜昌真湿基(B站和百度昵称:宁柳跨越)前言经过与德国四年多的战争,苏联西部的铁路系统遭到破坏,约16,000台机车被各种
本文作者:西瓜昌真湿基(B站和百度昵称:宁柳跨越)
前言
经过与德国四年多的战争,苏联西部的铁路系统遭到破坏,约16,000台机车被各种爆炸所破坏。虽然苏联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投入重建,但在当时仍大量运用蒸汽机车,并在其后研制新的车型。本文即介绍二战后苏联铁路推出的三款蒸汽机车——L型、LV型以及P36型。
发展
- L型
二战结束时,苏联从德国缴获了TL型、TE型等“战争机车”,又从美国购置了Ye型蒸汽机车,加上战前制造的SO型蒸汽机车,在这些轮式都为2-10-0的机车基础上,科洛姆纳工厂研制出L型蒸汽机车(Л)。
科洛姆纳工厂和布良斯克机械制造厂于1945年到1946年间生产的79辆Л型蒸汽机车又被称为П型(P型)。后为了纪念工程师L.S.列拜坚斯基对此款机车的设计作出的贡献,1947年起制造出厂的此款机车改称Л型蒸汽机车。1950年,伏罗希洛夫格勒蒸汽机车制造厂亦开始生产Л型蒸汽机车。到1955年Л型蒸汽机车停产时,三家工厂共计生产4199辆此型机车,其中科洛姆纳工厂制造1762辆,伏罗希洛夫格勒蒸汽机车制造厂制造2048辆,布良斯克机械制造厂制造389辆。
L型机车同时也是第一款使用水滴式动轮的苏联蒸汽机车,这在二战后的世界各国蒸汽机车设计中是司空见惯的。锅炉顶部的罩体覆盖着蒸汽干燥器管。
- LV型
伏罗希洛夫格勒蒸汽机车制造厂在1952年开始对L型蒸汽机车做出改进,在1953年研制出OR18型蒸汽机车(ОР18)。后又在此基础上批量制造LV型蒸汽机车。LV型蒸汽机车在1955年开始量产,在同年共计生产102辆,剩余410辆在1956年制造出厂。
- P36型
科洛姆纳工厂在1952年研制出P36型蒸汽机车(П36),并在1953年开始量产,到1956年停产时共制造出251台机车。这款轴重为18吨的机车的推出,不仅可以牵引长编组旅客列车,同时亦可以适用于低等级的线路。
0001号P36型机车于1950年3月于十月铁路局进行的测试表明,此车持续功率在2500–2600马力之间,在时速为86.4公里/小时时,机车的最高功率为3077马力。
后记
这三款干线蒸汽机车的推出,让战后恢复中的苏联铁路运力得到提升,并在无意中为中国铁路蒸汽机车设计提供了范本(L型衍生出红旗型,LV型衍生出前进型),亦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伏罗希洛夫格勒蒸汽机车制造厂、科洛姆纳工厂和布良斯克机械制造厂为苏联铁路提供L型、LV型以及P36型三款蒸汽机车时,苏联从战乱破坏中恢复过来;当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为苏联铁路提供VL80S型电力机车以及向中国铁路出口8G型电力机车时,苏联渐渐地苟延残喘。尽管有人说“苏联的命运,应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已注定”,不过我们不能否认苏联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在历史长河中光耀万古。苏联在方方面面所留下的影响和遗产,时至今日仍在强烈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他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
——谨以此文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