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炉
漳州府志注:“茶炉出马坪,以白土为之,其色如施粉,雕刻花丽工致异常,以大壮炉为佳”。清代乾隆二十七年刻本的《龙溪县志》载:“
漳州府志注:“茶炉出马坪,以白土为之,其色如施粉,雕刻花丽工致异常,以大壮炉为佳”。清代乾隆二十七年刻本的《龙溪县志》载:“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琯溪之蒲,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大壮炉为清康熙年间漳州府南靖县马坪人许大壮所创,许大壮以制炉著名,时人称之为“烘炉绝唱”。
这篇短文主要是说:漳州这个地方产茶历史悠久 ,尤其是灵山寺,种植有名贵的灵山寺茶树。但是漳州茶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茶叶产量有限,而且价格较高,供不应求。于是茶商们便远至武夷山去购买茶叶。比如你要是想喝茶了,通过茶商下单买茶,差不多五天的样子就到了。茶叶一到,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斗茶了。斗茶也很有讲究,泡茶必须用时大彬(紫砂壶名家)手工做的紫砂壶,品茶必须用若深杯,火炉是大壮炉,风扇必须是广东琯溪蒲葵扇,盛茶要用长竹筐。煮茶的时候,水和火的搭配很重要。三叉河河水最适合泡茶,其次就是惠泉水。当时就算是穷山沟里,人们还是如此热衷于泡茶。喝茶的花费,每年也要用掉很多很多。
其火炉讲究大壮炉,大壮炉为清朝康熙年间漳州府南靖县马坪许大壮所创,南靖县马坪现为龙海市程溪镇人家村。
在小时候我指着大壮炉说风炉,父亲就说孩子这不是普通的风炉,我们这是个宝贝原名为“银炉”。是我们的祖上许大壮好心有福报得到土地公施福送白银元宝而来的,还说土地爷手里的银元宝是赐给有德之人的。古早咱祖上许大壮自幼心灵手巧、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村里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去帮忙解决,因而人民称他外号“苦大众”(闽南语许与苦同音)。他家有一块菜园有一天他要去种菜经过土地公庙,看到一个老乞丐在土地庙里冻得只剩一口气,他赶紧回家端来一碗热粥给他吃,老乞丐望着他感恩地说,好人会有福报的,说他种菜的地是一块宝地,地下全都是宝以后你会富裕的。许大壮不以为然,心想乞丐是为了感恩说些好听的话而已,照样去种菜了。说来也奇怪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土地公手里拿着一个特大白色的大银元宝(银锭)给他。过了不久由于干旱种菜必需到远处的小河里挑水,他就想在菜园里挖个水井浇菜方便,于是就在菜园边上开挖,挖不出水且挖出大量白色的泥土来。他拿起白土仔细的看,发现这白土特白又细腻觉得是做陶器的上品,他就决定用这白土做人们生活必需品火炉即可烧水又可取暖,联想到乞丐话与梦里土地公送元宝,于是他就按梦里福神土地公送白银元宝的样子做出了象银元宝形状的白色火炉来取名为“银炉”,寓意招财进宝和旺气之意,由于造型美观坚固实用又是土地公施福送宝,一时供不应求,成了有钱人家的奢侈品,在漳州闽南地区的有钱人房顶上中央位置都会摆一座大壮炉来镇宅与祈福,成了富有人家的标志。同时也成了茶艺界斗茶与功夫茶的首选烧水茶具。后来人们以他的名字把它称为“大壮炉”。由于美观、坚固、耐用至清朝光绪年间远销日本长崎县。
寻窑记
日本茶师居长崎
寻访窑址漳州至
大壮茶炉记府志
未识马坪何地址
大壮炉创于清康熙年间,至光緒年间大量出口日本长崎县。2015年有日本长崎县大壮炉爱好者专程至漳州寻找大壮炉窑址,经查府志:产出马坪,因马坪现改为程溪镇人家村,故未果而返。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随着各种烧水电器的普及,相对易碎而又笨重的土制炭炉正在慢慢地被淘汰,为了弘扬祖德传承马坪许氏文化,虽然从取土到烧制成功要经过几十道烦琐的工序既苦又累,但是我们依然固守传统尊古制法延续这门古老的手工活。
上一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