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危机疑似结束,普京的“能源牌”失效了?
自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许多国家陷入能源危机,以至于民众不得不囤积木柴和煤炭取暖。然而,在能源不够用的情
自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许多国家陷入能源危机,以至于民众不得不囤积木柴和煤炭取暖。然而,在能源不够用的情况下,近期的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却突然狂跌,甚至惊现“负气价”……发生了什么?难道欧洲的能源危机即将结束了?乃至于俄罗斯以能源手段对付欧洲的目的被瓦解了吗?恐怕并非如此。
据环球网报道,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了大规模跌幅,较8月份的最高300欧元下跌了70%。此外,欧洲个别短期天然气合约价甚至出现了负价,为每兆瓦时-15.78欧元,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天然气价格为何暴跌?这是否意味着天然气市场动荡的时期已经过去?答案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出于对寒冬来袭的恐惧,欧洲各国从夏季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采购天然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来自美国、挪威、北非和海湾国家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源源不断地驶向欧洲,几乎不间断地向欧洲输送能源。
然而,找到足够多的能源供应商后,欧洲相关的储气设施却跟不上了供应的速度。这和储油设施的道理一样,当油桶的数量和油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量,跟不上原油输入规模之时,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目前看来,欧盟各国的天然气平均储量已接近容量的94%,无法进一步接收更多能源。
与此同时,仍然不断地有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涌入欧洲各国的港口。连日来,经常出现几十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排起长队等待卸货”,甚至存在“找不到买家”的现象,这些必然会引发天然气价格的大规模跌幅。
此外,欧洲在开源之余,也在努力节流。一方面,消费者在高昂的能源价格面前,主动改变了生活习惯,如接受降低室内温度和调整锅炉温度等。政府安排的公共设施,也基本上减少了15%天然气的使用。另一方面,前期天然气价格的暴涨,导致欧洲很多高耗能工业被迫停产或将产能转移至海外,这使得当前的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骤降。
看起来,如今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基本回到了年初的状态。德国总理朔尔茨甚至兴冲冲地宣布,“我们已经摆脱能源困境”。巴黎方面也表示,“能源供应形势非常好”。但情况是否真的向他们形容的那么乐观呢?
要知道,在此前十年,欧洲同期的天然气价格在20~40欧元之间,现在价格与之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对于欧洲家庭而言,能源账单依然压力不小,且依旧面临供暖困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天然气价格回落,但欧洲的电价还是居高不下。不仅如此,欧洲各国对天然气需求量的减小,是以逼迫自身“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为代价的,大量高耗能的轻重工业生产线被迫迁至他国,等于将资本、技术和产能撵了出去,还会增加自己国内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福利保障问题……
总的来说,欧洲的能源危机并未在严格意义上结束,其只是暂时性地解决了价格问题,且解决的并非很完整,而深层的供需矛盾却没有得到缓解。所以说,新的危机、尤其是影响深远的“产业空心化”危机或许很快就会到来,欧洲各国现在就放松警惕,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