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有15大操作难题,你能答上来吗?
1. 遇有哪些情况,锅炉应立即停止运行?(1) 锅炉缺水在关闭汽包水位表的汽门后,依旧看不到水位时。(2) 锅炉满水超过汽包水位表上部可见水
1. 遇有哪些情况,锅炉应立即停止运行?
(1) 锅炉缺水在关闭汽包水位表的汽门后,依旧看不到水位时。
(2) 锅炉满水超过汽包水位表上部可见水位时。
(3)锅炉发生炉墙裂缝而有倒塌危险或炉架横梁烧红时。
(4)所有水位计损坏后。
(5)液压站发生严重损坏,不能建立油压时。
(6)水冷壁管或省煤器管爆破,不能维持炉内正常水位时。
(7)锅炉给水或蒸汽管道爆破,对人身或设备有危险时。
(8)送引风机损坏,无法继续运行。
2. 锅炉满水时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现象:
(1)水位不可见或无,高水位报警;
(2)蒸汽温度降低,锅炉主汽隔离阀和汽机进汽阀可见白汽;
(3)汽机或蒸汽管道发生水冲击;
(4)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
原因:
(1)给水自动跳为手动,造成给水不正常的加大;
(2)汽包或集汽联箱上的安全阀动作,造成水位上涨或带水;
(3)锅炉蒸发量超负荷较多,发生了汽水共腾。
处理:
当锅炉汽压及给水压正常,而汽包水位上升,超过+50m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进行汽包两只水位表的对照与冲洗,以检查其指示是否正确。
(2)给水调整由自动改为手动,关闭手动给水门及关小总调整门以减少给水量。
如经上面处理后,汽包内水位仍上升,超过+75mm时,应进行下列措施:
(1)开启汽包紧急放水门待水位放至正常水位时应立即关闭。
(2)根据汽温情况,关小或关闭减温水门,开启主汽管疏水门及过热器疏水门。
经处理汽包水位仍继续上升,并超过汽包水位表上部可见水位时,就紧急停炉,尽快与母管解列,立即停止进水,开启再循环门,加强锅炉放水,并注意汽包水位表上部水位的出现,待水位放至正常水位后关闭。待机炉情况正常后,取得值长同意,可按热炉升火操作。
如汽包水位表内看不见水位时,并未及时发现,应采取下列措施:
(1)进行汽包两只水位表的对照与冲洗,检查指示是否正确。全开汽包水位表放水门,再缓慢关闭其放水门,如水位表内有水位出现,并继续上升充满水位表,证明锅炉满水尚未超过水位表汽侧面管,则按紧急停炉处理。
(2)开启水位表放水门,又缓慢关闭其放水门后,水位表内看不见水位。为证实是严重满水,再关闭汽水门,开启放水门,将水位表内存水放尽后,立即关闭放水门。迅速微开汽门水位表内有水位出现,并充满水,此时方可确定水位已超过汽包水位表的汽侧通管,应按紧急停炉处理,尽快与母管解列。
(3)当锅炉发生水位事故时,若难以判明水位高低,应立即停炉。停炉后用叫水法进行叫水,检查汽包水位。
3. 当汽包水位不明时如何进行“叫水”?
(1)缓慢开启放水门,注意观察水位,如水位计中有水位下降,表明为轻微满水。
(2)若不见水位,关闭汽门,并缓慢关闭放水门,注意观察水位,如水位计中有水位上升,表明为轻微缺水。
(3)如仍不见水位,关闭水门,再缓慢开启放水门,若水位计中有水位下降,表明严重满水;若无水位出现,则表明严重缺水。
4. 锅炉负荷骤减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现象:
(1)蒸汽流量猛降,汽压猛升。
(2)如发现与处理不及时则会导致锅炉安全门动作。
(3)锅炉水位瞬时下降后又上升,高水位信号报警。安全门回座时,水位迅速下降,可能造成低水位信号报警。
(4)若送电开关跳闸,各辅机电流表有不正常地大幅度摆动,照明闪光。
原因:
(1)外线路开关跳闸。
(2)汽机紧急停机。
(3)隔离汽门或主汽门阀门蕊脱落。
处理:
(1)根据汽包水位表,蒸汽与给水流量表的指示,将给水自动改为手动,及时调整水位。
(2)根据负荷下降及汽压上升情况,及时关小引、送风量,停炉排,保持锅炉不熄火,开过热器疏水。
(3)及时调整减温水门,使汽温正常。
(4)如发现处理不及时,压力超过安全门动作压力,而安全门不动作时,应将升火排汽电动门打开,直至正常压力。
(5)做好接带负荷准备,并回报班长、值长。
(6)事故后,检查动作过的安全门情况,是否关闭严密。
5. 汽包水位计故障该如何处理?
(1)如锅炉汽包水位表中有一个损坏时:立即关闭损坏水位表的水门、汽门,开启其疏水门。用另外一个正常的汽包水位表监视汽包内的水位。采取紧急措施,修理或更换损坏的水位表。
(2)如汽包两只水位表都损坏,但锅炉的给水自动,差压水位计在前一小时内曾与汽包水位表校对过,证实其正确可靠时,参照给水和蒸汽流量表的指示,继续运行20分钟。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应报告班长、值长,使锅炉维持稳定的负荷,并采取紧急措施更换汽包水位表。
(3)如两只汽包水位表都损坏,而差压水位计运行不可靠时,应按紧急停炉处理。
6. 省煤器管损坏的现象及如何处理?
现象:
(1)水位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
(2)省煤器附近有异声。
(3)省煤器炉墙漏风处及预热器下部转变处灰斗内有冒汽、潮湿现象。
(4)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差增大,泄漏侧烟温低。
(5)省煤器进出口水压下降。
处理:
若损坏不严重,应回报班长、值长,降低该炉负荷,将给水自动改为手动,并通知汽机增开给水泵加强给水,稳定燃烧,加强对故障点的检查与监视,做好防止人身安全措施,维持短时间运行,汇报总工程师,请示停炉。
若有危及临近管子或影响运行炉进水时,或虽经加大进水,汽包水位还是迅速下降,应紧急停炉,停炉后禁止开启再循环门。
7. 过热器管系损坏的现象及如何处理?
现象:
(1)过热器附近有响声。
(2)蒸汽流量不正常的小于给水流量。
(3)燃烧室负压不正常的偏正或晃动,严重时由人孔门等处向外喷汽和冒烟或熄火。
(4)过热器管损坏则炉烟温度降低。
(5)过热蒸汽温度发生变化。
处理:经检查确系过热器管损坏时,必须立即回报,停炉修理。引风机待炉内蒸汽基本消失后方可停止运行,以防止事故扩大和延长处理时间。
过热器管损坏不严重时,立即回报班长、值长、运行主任,允许短时间运行。如损坏部分扩大与恶化时,应要求值长停炉,按紧急停炉处理。
8. 风机故障时的现象是什么?
(1)风机及电动机轴承温度突然升高或温度超过规定值。
(2)风机及电动机轴承振动突然增大或振动超过规定值。
(3)风机及电动机轴承发出异常杂声。
(4)风机电流增加或有不正常的晃动,故障严重时,电流超过额定值或电流突然到零,则红灯灭,绿灯闪光,跳闸警报报警。
9. 怎样冲洗水位计?
(1)关闭汽侧阀门与放水排污阀门,开启水侧阀门,将水位计上满水。
(2)关闭水侧阀门,开启排污阀将水位计水放掉。
(3)关闭排污阀,开启水侧阀,将水位计上满水。
(4)重复以上(2)(3)步骤直至水位计清晰为止。
(5)关闭排污阀,开启汽侧与水侧阀门,恢复水位计运行。
(6)关闭放水门检查并核对两只水位计指示,应一致并有轻微晃动。
10. 锅炉并汽应具备什么条件?
(1)锅炉设备情况正常,
(2)料层厚度合适,炉内燃烧稳定。
(3)过热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母管压力,一般为0.05~0.1MPa。
(4)蒸汽温度在370~400OC之间。
(5)汽包水位为-50mm左右。
(6)蒸汽品质合格。
(7)管道已充分暖管。
11. 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是什么?
(1)汽压汽温能满足汽机的需要,水位正常。
(2)垃圾给料出力较稳定,料层均匀,燃烧状况良好,炉温正常。
(3)液压站油系统稳定,逆、顺推炉排、推料、灰渣等系统运行正常,
(4)布袋入口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并经常布袋吹灰。
(5)炉排配风系统运行正常,调节灵活。
(6)燃烧室一直处负压状态运行。
(7)锅炉蒸发量在额定值内,且波动范围较小。
(8)保证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品质。
(9)保证锅炉机组安全、连续运行。
(10)不超标运行,不压红线,不低参数运行。
12. 厂用电中断时的现象是什么?如何处理?
现象:
(1)10KV母线中断,引、送风机电流表指示到零。
(2)锅炉熄火。
(3)流量、汽压、汽温下降,水位下降。
处理:
(1)查明停电原因,当外部故障,立即通知调度,恢复送电。若内部故障,应立即依次复位引、送风机开关等。
(2)回报值长,联系电气尽快恢复厂用电。
(3)密切监视给水,及时调整水位使之正常。
(4)在电源恢复前,按正常停炉处理。
(5)如电源恢复,即可重新投入运行。
13. 锅炉排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锅炉运行中饱和蒸汽、过热蒸汽、炉水由化学人员取样分析,锅炉人员应按化学人员的通知进行排污。
(2)定期排污前,应与同一母管相连的其它锅炉联系,逐炉进行。如同一排污母管相连的锅炉检修,要做好隔绝措施,以确保排污时不让排污水倒灌入检修炉。
(3)定期排污时,应保证炉水水位微高于正常水位,排污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锅炉水位的监视调整,防止因排污造成低水位事故。
(4)排污的一般程序:先开一次门,缓慢开启二次门,排污完后先关二次门,后关一次门,排污应缓慢逐只进行,防止排污母管水冲击。
(5)在排污过程中,如有锅炉事故发生,应立即停止排污,但发生汽包水位过高和汽水沸腾,可以进行排污。
14. 手动吹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为保证安全,乙炔气瓶必须放在指定地点,加锁,并防止件压阀丢失;
(2)电磁阀开关操作时间一定要按照设计给定的时间,严禁超时;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当乙炔气压低于允许值时,应及时更换气瓶;
(5)根据积灰情况,开始可每班吹灰一次,逐步减少到一天一次即可。
(6)定时打开疏水,及时排除管内积水;
15. 空压机启动前应具备哪些条件?
(1)检查压缩机外部各重要组合体是否紧固,不允许任何联接有松动现象。
(2)检查油位计指针在绿色或橙色区域。
(3)用手按规定方向动联轴器数转,应灵活无阻滞现象。
(4)检查电气是否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确认后接通电源。安装或重新接线后,应检查电机转向与接筒外表所示方向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