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9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里的治国爱民,曾使我有些迷惑,老子一生的著作没有,只是这五千多字的买路钱。他一生的作为,也没有功名,成就。这么多的治国之策,爱民之道,为什么?庄子又反复讲,治国爱民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谓的圣君贤王,不过是远离大道的尘垢秕糠。
最先的理解是为了凑足字数。关尹也是有学问的,知道老子西去,定是有去无回。老子的学问自是神龙在天,不能明见。如果不留下些文字,一个圣人,以及他的学问就彻底消失了。我想一定是要求了数量,因为无法控制质量。老子哪里是不想讲,只是天道之学,没有遇到天道之才,不但无用,而且有害。于是,将真言夹带些治国爱民的口水,留给了关尹。
之后,有些其他杂念。老庄也好,四书五经也罢,历时几千年,肯定有错传漏记的。后世的聪明智慧人士,为了讨好帝王公侯,一定会演绎文章。不一定是自作主张的加些内容,将些字句展开,会有的。
再后,仔细看这些文字,也有了不同的想法。老子的这些文章都是不真实的,无为,小国寡民都是不现实的。如何治国,西方有民主,君主,共和等。但是,终究不能找到理想的办法。老子更不会提出具体的办法,道德经里的治国之道是理想国。按照逻辑推理出来的方法,一定是无懈可击,但只是理想。
贤者不尊不贵,一定没有人去争强好胜;物尽其用,每件物品的价格只是根据它的用处,不会有人挖空心思去得到什么。这些理论很容易被打倒的,不是因为蛊惑,是因为废话。
但是,这些话都是有逻辑的。把那些词,因为,所以,如果等加在合适的位置,这些话一定是非常缜密,非常有逻辑。
我们可以看民主也好,独裁也好,任何治国之策都会在逻辑上有漏洞的,有的是天生,有的是后来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将前提忽略删去,才能有结论。
原因是治国爱民,太复杂了。如果老庄治国,肯定是天下大乱。老子应该像苏格拉底一样,在阐述逻辑,找不到真理,求其次,按照合理的流程去论证。
也许我是胡批三国,不足道。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倒是被庄子解释为养生的心法。倒是老庄相互知心,大约不会差的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