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技术基础知识点
工厂化养鱼的初期投入较高,因此发展工厂化养鱼的品种选择及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投资一定要慎重。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式
工厂化养鱼的初期投入较高,因此发展工厂化养鱼的品种选择及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投资一定要慎重。
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工厂化养鱼是新兴事物,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养殖企业需要一支高文化高素质、懂技术懂操作的队伍。否则,即使有再好的设施和技术,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工厂化养鱼涉及环境、饵料、育种、病害、养殖、工程、机电自动化等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单靠企业单兵作战,难以承担经营风险和实现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的统一。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30多年的发展: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较快;
鱼类工业化养殖模式初步建成:大菱鲆、牙鲆、鲆鲽、河豚、三文鱼、石斑鱼等品种养殖推广应用。
(2)中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和产量
2021年养殖水体9744万m³,同比增加7.9%。海水养殖3941万m³,同比增加12.1%;淡水养殖5803万m³,同比增加6.32%。
2021年养殖产量62.8万吨,平均产量6.4kg/m³。海水养殖32.5万吨,平均8.3kg/m³;淡水养殖30.3万吨,平均5.2kg/m³。
低端模式:流水式养殖为主、循环水量不足15%。单产较低、区域规划产量效益不平衡。
1.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素
正确投饵、合理工艺、正确设计设施装备,是高效养殖的关键。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主要设施装备
(1)鱼池工程——第一要素
高端养殖养殖模式需要考虑水流形态、流速、自行集污排污与鱼池工程标准化设计等因素。
长条形、水泥鱼池的空间利用率高、成本低。鱼池结构需要符合生物习性、水质及管理的需求。圆形鱼池的水流形态、流速、DO、饵料分布、集污排污能力较好,水体的利用率高;PP材料鱼池清洁、无伤害、管理方便。
(2)养殖水体过滤设备装置——首要净化环节
粪便、残饵、残骸易堵塞净化设备,分解产生的有机物、氨氮等去除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过滤效率、稳定性、自动化程度等需求。高端养殖模式需要根据水质、负荷、结构等条件进行精准设计,实现高效、稳定、廉价。
(3)溶解性有害物质净化设备装置——核心净化环节
鱼类只能利用25~40%的蛋白质,其他的以有机氮、无机氮、磷酸盐等形式代谢到水中,对养殖生物有毒性,并使水体富营养化N、P。现有的生物滤器、生物转盘(桶)等,经验设计的成分较多,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值得考量,循环水利用率较低。高端模式的需求则是高效、稳定、占地空间小,需要根据载体、结构等进行精准设计。
(4)养殖水体增氧设施装备——关键环节
溶解氧直接影响养殖密度、净化效率、能耗等。高端模式需要高效、能耗小、噪声低、无惊扰和应激反应。如果采用空气增氧系统需要进行精准的核算,使用合理的工艺及精准的设计。推广富氧增氧技术,提升承载能力及单产能力。
(5)养殖水体消毒设施装备——必要环节
要保证消毒效率和养殖生物的安全。紫外线消毒是常用的水体消毒方式,但是对于国产技术来说,其发光效率、光质、水质、时间等还有提升空间。臭氧消毒也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方式,但是其能耗、效率及气液接触的浓度、残留问题都需要格外关注。
(6)养殖水体温度管控设施设备——直接影响水质、成本
工厂化养殖需要冬季升温、夏季降温,现在主要的升温方式是燃煤(气)锅炉升温、电力等,成本高,受燃料价格、锅炉禁用、减排限制等因素影响。迫切需要应用新能源技术。
(7)投饵设备——直接影响营养供给、水质、成本
需根据养殖品种、生长期按需投喂,要做到精准、定时、定点、定量。人工投喂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浪费、污染水质等不可控因素。高端养殖模式则需要精准、定时、定量的自动投饵。
(8)养殖系统监控技术——智慧水产养殖的重要标志
高密度养殖伴随着高风险,需要快速反应,需要对水质、设备、自然灾害、风险等进行监控。高端水产养殖模式需要精准、可靠的监控系统,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9)养殖尾水生态净化——清洁生产模式
养殖尾水中富含无机N、P及养殖固废,直接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开展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发、模式构建生态净化模式已成为热点,比如鱼菜共生/鱼藻共生系统等。
(10)循环水养殖系统集成设计
需根据不同养殖品种,进行物流能流衡算、确认负荷匹配关系,实现公益模式优化、单元精准射击、集成系统标准设计。不解决这些问题,高效循环水养殖将难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