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爱吃豆腐
豆腐被称为东方龙脑,味道比较清淡,但却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咸鱼豆腐煲”是孙中山餐桌上的必备菜。孙中山的家乡翠亨村,居民喜欢用咸
豆腐被称为东方龙脑,味道比较清淡,但却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咸鱼豆腐煲”是孙中山餐桌上的必备菜。孙中山的家乡翠亨村,居民喜欢用咸鱼干下饭,但吃咸鱼干的时候,一般会丢弃刺多、肉少、味咸的鱼头,孙中山却爱用咸鱼头煲豆腐。
孙中山除了赴宴,家常吃饭一般常备“猪血豆腐汤”。孙中山认为英美人不吃猪血之类的动物内脏,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其营养价值。孙中山说:“猪血含铁质独多,为补身之上品。以往病后及一切血薄之人,多以化炼之铁剂治疗,现在皆用猪血补之。”他还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猪血的营养价值:“盖猪血所含之铁,为有机体之铁,较无机体之炼化铁剂,尤为适于人之补身体。”
美味鲜香的“大豆芽炒猪血”也是孙中山的爱物。
孙中山还爱吃“蟹黄车轮豆腐”(以豆腐、蟹肉、蟹黄、虾仁、鸡蛋烹饪而成)。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何香凝常为他和廖仲恺等人做菜,其中总少不了豆腐。很多人受到孙中山的影响,也爱上了豆腐菜。
其实,人的口味是对童年的回忆,幼年孙中山家境贫寒,难得有大鱼大肉。据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家里很穷,幼年吃的是很粗贱的食物,没有米饭吃,因为米太贵,他的主要食物是白薯。”另外,父亲孙达成也擅长做豆腐,为生活所迫,也卖过豆腐。小时候孙中山经常请求父亲做豆腐吃。逢年过节,家贫的孙家只能买些豆腐、咸鱼干煲个汤。这股美味一直留在孙中山的大脑里了,形成了他几十年嗜好豆腐的饮食习惯。
孙中山27 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此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由于他多年从事医学,在营养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他深谙国民身体健康与建立强盛国家的关系,而人体健康又有赖于丰富的营养和平衡的饮食结构。他认为:素食有利于延年益寿,中国穷乡僻壤者的长寿之道在于多吃蔬菜与五谷杂粮,人们的疾病多半是从口中而来。把昂贵当时髦,以稀有为佳肴,不屑蔬菜,不厌腥膻,与“自然”与“平衡”的养生原则背道而驰,其结果是自残身体、自毁健康。国人以粗茶淡饭、蔬菜豆腐为主食,从科学卫生角度而言,是各国都望尘莫及的。他说:“中国人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
孙中山不仅一生喜欢豆腐,还与“豆腐博士”李石曾成为好友。1909 年,孙中山亲往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参观,李石曾以公司豆制品款待领袖。孙中山挑起像猴皮筋一般筋道的豆腐丝,高兴地说:“石曾先生,你的豆腐可比法国的‘气司’美味得多啊!”他后来在《孙文学说》一书中记叙了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吾友李石曾留学法国,以研究农学而注意大豆,以兴开万国乳会而主张豆食代肉食,远行化学诸家之理,近应素食卫生之需,此巴黎中国豆腐公司之所由起也。”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见面,不久即在李石曾陪同下赶赴北京义兴局,拜访留法勤工俭学的风云人物——河北高阳人齐竺山、齐如山兄弟。一进门,孙中山就握着齐如山的手说:“我们花了你们高阳人不少的钱噢。豆腐公司的,义兴局的,很讨扰啊。这笔钱,该由民国政府来偿还。”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饮食为证》中论证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中国素食者必备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他的这段经典之语,与后来说的“豆腐是穷人的肉食”一样,道出了豆腐的价值。
【文源来自网络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