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下的《美国工厂》
分两天看完了《美国工厂》,网飞出品,奥巴马夫妇制片,讲的是福耀在美国建厂的事,开端从2008年美国万业萧条开始,代顿的一家通用汽车的工
分两天看完了《美国工厂》,网飞出品,奥巴马夫妇制片,讲的是福耀在美国建厂的事,开端从2008年美国万业萧条开始,代顿的一家通用汽车的工厂停产了,到了2014年福耀开始接手并改造成汽车玻璃的生产厂,福耀从事的行业并不是高科技行业,一方面是依靠技术的更迭,一方面是要依靠工人的熟练程度。在纪录片中展示的美方的再就业的工人多数是40/50的样子,属于就业市场的困难群体,所以在失业若干年后在家门口有这样的就业机会的时候,片子开头的大部分人都是很开心的,在前期的准备阶段,虽然中美双方的人员有些理念上的不同,但总体是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的,但在开业庆典上一个议员发表了关于“工会”的讲话,让老曹不太开心,他的态度是明确的,有了工会他就退出。与工会对抗这条主线是一直贯穿片子的始终。
主线串起来的是什么呢?是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在厂里中美双方工人的不同状态,是在时代大背景下技术的更迭给人带来不可避免的命运。当蜜月期结束,中方需要产量/品质,美方开始关注个人的权益的时候,而双方的文化背景又有着差异,就像中文经理介绍的,美国从小就是鼓励文化,导致成年了还盲目自信,冲突就变得明显了,中方的态度和做法还是很有力的,加薪、聘请专业团队、开掉工会支持者,经过投票福耀的工会没有成立,而在片子的最后,老曹身边的人在给他介绍机器换人的事,结语一是关于自动化带来的工作的变更,和政府对于职业继续教育的投入的减少的问题。
这个中国在美国的工厂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这个背景下,它汇聚了诸多的元素,也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主题的表达,它是在这个时代内世界复杂程度的一个缩影和呈现。因为融合了多方的利益和角度,所以观看片子有一种浓稠的感觉,个人觉得有几个重点的。
1.企业的根本
首先这是一家民营的中国企业在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的投资行为,因为福耀的主营业务是汽车玻璃,而美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从靠近终端市场的角度投资美国是个正常的商业选择。这个行业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第二产业,工业产品的配套企业,老曹是个实业家,来美国办厂不是为了树我国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盈利是至高的目标,是最高的优先级,至于给当地带来的就业机会,促进两国人民的了解都是附带项。这个也是当以后的各项冲突中的决定性的力量。
2.田忌赛马的非典型事件
这个不是典型的场景,不是我们通常认知的代表美国的高科技和金融行业,而是铁锈区的美国制造业,正是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制造业的崛起影响了这些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也正是这些中国目前有优势的行业才有机会去到美国收购一家倒闭的公司开始新的业务,不是发达的美国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新兴市场的企业派出一批年轻人去指导一群再就业的大龄美国人,有点类似田忌赛马的概念。以已的长处对彼的短处。这个不是常规视角下的美中关系,是在特殊领域中的一个个案,但也表现出趋势来,只要有技术、成本的优势,是可以在大的背景下互换角色的。
3.记录者的视角
因为这个工厂的复杂性所以记录者如果有一个事先设定的目的是容易收集到相关的素材的,美方的记录是不是常态或者说就是有代表性的看法,我并不太肯定,涉及到中国的部分,个人觉得还算没太多主观的引导性画面,比如一开始在福耀的总部的画面,在扫过高楼大厦的同时,也有街角凌乱的垃圾桶的出现,有喧闹的年会,也有在废玻璃山上没太多保护措施的工人,有对比但也没有刻意去寻找什么,福耀工厂里的军事化的管理和女工说的12小时的工作时间,都是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的,而国内一些产业的崛起很大程度是就是利用了这些有利元素,而美国的一些产业的消亡也有自身历史习惯和各类成本的问题。
4.老曹本身
认识老曹从他的福耀玻璃开始的,2014-15投资过一段时间的福耀玻璃,最低在7.8元的样子,昨天看了盘已经21了,投资这个股票是因为它每年稳定的分红,因为当时盖茨的基金会也在持有,A股里真不多。老曹信佛,在片子里也呈现了,老曹会反思,走得太快听不到蝉鸣蛙叫,历史功过谁人来说。
5. 体型
美国工人阶级的体型真是体现了阶级性,放在朝鲜,那都是大统领的级别!